专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各位网友大家好!“政府工作话你知”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随着规划纲要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站上比肩国际一流湾区的赛道,如何才能在这个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本期访谈中,我们将围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专访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一起聊聊“大湾区科技创新那些事”。
王厅长您好,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大家一起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
《规划纲要》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其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备受关注。请谈谈大湾区实现这一定位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今年的热点。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为我省进一步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抢占全球创新高地提供了空前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主体,具体讲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近年来,湾区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18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超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2.65%;广东省孵化器总数达962家,众创空间总数886家;拥有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澳门青年横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面向港澳的创新创业平台50多个。二是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数量为173家,其中10所入围亚洲百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香港科技大学等4所香港大学在广东兴建了产学研基地;2018年广东高企存量达45280家,其中港资澳资高企约2400家,占比超过5%。三是资本市场成熟,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香港交易所、深圳交易所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深交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层次清晰、功能互补,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这些都是大湾区实现这一定位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基础保障,请问粤港澳在完善和发挥好合作机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我们非常重视大湾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例如,今年初,为积极推进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我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率先突破支持港澳机构申报我省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允许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港澳机构使用。据统计,前两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获得立项的项目中,共有9个项目由香港科研单位牵头或参与,牵涉到财政资金过境有关事项。我厅目前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落实相关工作,形成财政资金过境成功案例。
同时,围绕解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加快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今年年初,省政府以2019年1号文的形式及时出台了“科创12条”,在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建设省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改革性、开放性和普惠性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
此外,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协同联动更加密切,科技交流与创新合作不断加强。例如:2017年,我厅与香港特区创新及科技局共同签署了《粤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安排》,将“粤港高新技术合作专责小组”拓展为“粤港科技创新合作专责小组”,加大力度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8年,我厅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安排在广州签署,首次成立了“粤澳科技合作专责小组”,明确未来五年将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下来,我们还将启动实施科技研发合作联合资助计划。
广东作为科技大省,请问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呢?
去年以来,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突出短板,广东一方面出台《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组建省基金委,积极组织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指南。另一方面启动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九大重点领域,坚持需求导向和精准发力,致力于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加快解决产业发展“缺芯少核”“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瓶颈问题。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分为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两个层次进行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是针对重大领域的重大技术系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等进行系统化、全链条组织部署,是重点研发计划的重中之重,经费投入占整个研发计划的60%以上。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任务,未凝练为重大专项的,以重点专项的形式组织实施。主要是针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元器件、关键零部件、装备和主要依赖进口的部件装备等,进行集中攻关和重点突破。目前已启动两批项目的组织工作,共带动社会投入40亿元,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第三批重点专项已经完成专家评审环节,很快就可以组织实施,大家可以密切关注我们的厅官网。
2017年底以来,广东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请问目前有哪些进展?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2017年12月,我省正式启动第一批4家省实验室建设,2018年11月启动第二批3家省实验室建设。启动建设以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湛江、汕头等市发挥建设主体作用,积极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以广东省实验室为重大载体,吸引了来自全国全球的一流学者和顶尖团队。据不完全统计,首批4家省实验室已汇聚院士60余位,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近百个,举办高规格学术活动近20场,2018年来粤交流院士人次达250人次,是2017年全年来粤交流院士总数的1.7倍。
二是全链条布局并推进项目实施。省实验室既积极谋划对接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又聚焦“缺芯少核”和“卡脖子”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更围绕未来热点竞争性布局。例如,鹏城实验室对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打造国家级网络靶场,围绕区域网络、人工智能,建设AI超算系统和AI研究中心大楼,筹划开展AI国际研发中心建设,抢占科技制高点。
三是加快国内外优势资源集聚。以实验室为平台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德国马普中心、英国剑桥中心等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第三批省实验室筹建工作已经启动,由省科技厅会同省发改委、工信厅、农业厅共同推进,争取在能源、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领域尽快启动第三批省实验室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去年年底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省科技厅加挂广东省外国专家局牌子,请问科技创新与引才引智工作如何协同发力,强化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智力支撑呢?
去年以来,广东推动创新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提质增效,2018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高规格出台引进外国人才智力综合性文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目前,每年来粤工作的外国人才超过15万人次,占全国1/6,港澳台人才超过23万人次,占全国1/3,两项合计居全国首位。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引智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重点向自主创新发力,着力构建高层次、宽领域科技与人才合作的新格局。例如,深化科技人才跨境流动保障机制,加快出台更精准的人才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培训,推进重大成果与产业对接。拓展招才引智平台渠道,引进一批创业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促进一批高精尖缺项目落地果。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布局,完善“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强化靶向引才,拓宽多元便捷的招才引智渠道,打造“海外专家南粤行”新名片。加强外国人才管理,优化和宣传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利用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海交会活动平台,宣传好广东人才政策环境等等。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一步广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提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要正视问题、把握机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充分发挥广东制造体系完善和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的优势、香港科研力量雄厚和金融体系发达的优势、澳门生物医药研究等领域创新能力强和与葡语系国家联系密切的优势,打破机制体制障碍,通力合作,携手共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形成创新优势互补、多方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广东科技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搭建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四梁”就是以打造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开放型区域创新协同创新体、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原始创新高地为顶层目标。“八柱”就是着重抓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发展集聚区和承载地、实验室体系布局、一流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体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人才这八个方面工作。
二是建设好“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是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下来,我们将联合港澳做好走廊空间布局规划,积极对接港澳,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发挥高新区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支撑作用,推动跨境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建设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湾区已经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下来就是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以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加快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加快推进大湾区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
四是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按照建设布局深化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同时争取珠三角地市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全覆盖,建成粤东西北具有区域引领性和独特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构建创新型城市群为目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培育一批作为新动能的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城市群对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和叠加放大效应,成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五是建设一批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下来将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流程再造等手段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
六是以大湾区为重要窗口推动高层次开放合作。我们将大力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粤设立分支机构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我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发机构。继续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创新型国家的合作。借助港澳的国际化平台,鼓励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创新创业合作,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
接下来时间我们交给各位网友,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好吗?
好的。
各位网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王厅长接受我们专访,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下期微访谈再见!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