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与探索
本期论坛将聚焦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主题,通过发布和解读相关研究成果及科技政策,邀请业界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并与现场参会代表开展互动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22:18
论坛主题:
新能源·新动力·新未来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与探索
指导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南方都市报、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山大学
支持单位:
小鹏汽车、现代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德赛西威
时 间: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晚上19:00~21:00
地 点:
广东科学中心(一楼前厅展区)
06:45
06:45
06:45
06:46
19:14
现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成果展。
19:16
与会嘉宾参观。
19:18
直播开始,主持人介绍参会嘉宾及论坛情况,今天的论坛将分为三个环节:科创速递、湾区观点和科创对话。2020年“岭南科学论坛·湾区创新论坛”,以“共谋创新之道 共商创新之策”为宗旨,进一步突出“平台化、网络化、社会化、品牌化”定位,将努力搭建一个高规格、高质量的围绕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交流研讨平台。
19:19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在论坛“科创速递”环节介绍广东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的成果,发布和解读相关政策。
19:20
杨军介绍,2018年以来,广东省科技厅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组织实施了2批“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立项26个项目,投入省财政资金5.35亿元,专项总投入超过20亿元。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重大标志性成果,今天论坛现场展示了其中现阶段创新成果。目前,广东省已建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3个,新型研发机构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个。
19:20
杨军介绍,为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绘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本次论坛正式发布“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路线图”。
据介绍,“路线图”整个编制过程历时一年半,调研了110余个企事业单位,召开了80余次咨询会,经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路线图”1.0版本。期间,得到了省发改委、工信厅、交通厅等职能部门的有力指导,以及省内外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路线图编委会由76家单位近300名专家组成,其中核心团队包括:中山大学、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清华大学、仙湖实验室、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等。
19:24
“路线图”主体内容分为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板块,成果文件包括“三图三库”,即3本路线图和3个信息资源库(技术资料库、人才库、项目库)。
其中纯电动汽车路线图重点研究7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内容(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电机及驱动系统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电辅助技术、充电及配套设施技术、整车技术、混合动力技术)。
19:24
氢燃料电池汽车路线图重点研究4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内容(电堆技术、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整车技术、氢能基础设施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重点研究4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内容(环境感知技术、信息交互技术、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测试技术)。
“路线图”以2022年、2025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分别拟定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行动计划。
19:25
此外杨军介绍,近期省科技厅还发布了《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申报指南》,现在正处于申报阶段。指南设置了3大专题共12个科研项目,预计财政投入2.3亿元。
杨军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指南》进行了简要解读:《指南》编制依据强化风险应对、紧扣国家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资源聚集和产学研合作4个原则;在内容设置上强调核心突破和系统部署,每年有所侧重,今年发布了智能汽车的检测项目,设置了“石墨双极板”项目,明年还会考虑设置“金属双极板”项目。
19:30
杨军表示,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今年下半年,广东省科技厅将积极探索组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综合性、全局性产业技术创新大联盟,把已有的12个相关联盟整合起来,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起来,把广东政产学研各方面资源统筹运用起来。构建高效、稳定、综合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新能源和新动力构建大湾区现代化绿色交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能动,打造世界级未来汽车产业集群。
19:34
19:40
进入论坛第二部分“湾区观点”环节,将有4位专家分别进行10分钟的主旨演讲。4位专家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海江;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宾。
首先演讲的嘉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孙院士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现场进行演讲,演讲主题是“新能源汽车平台化发展关键技术”。
19:42
孙逢春介绍,未来5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电动化方面是四化的基础,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孙逢春认为,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核心内容是汽车运行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广东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
19:43
孙逢春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需求。他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链环节基本完备、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开启了规模化示范运营。在政策引领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水平,同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耗、轻量化、智能化水平方面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45
19:57
孙逢春指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应该在动力电动化、高效、节能、安全舒适、车辆智能化、运行网联化、技术全气候化、应用全域化、充电多元化、出行共享化等等方面来进行布局。当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前瞻研究布局不足,产业瓶颈问题突出,上游技术短板明显,应用验证平台缺乏等。对此孙逢春建议国家、特别是广东省应该在下一步发展方面继续坚持纯电发展战略,深化和拓展“三纵三横”技术路线;加强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核心部件技术研发;坚持构建验证平台。
19:58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海江,演讲主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王海江介绍了燃料电池的优势,包括高效、清洁、高功率密度、高功率、能量和功率分离;优越的电化学能量装置;低成本廉价材料;可以带来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20:06
王海江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方向会是南方技术、北方市场。具体场景包括公交车、公路客车、通勤车;重卡、渣土车、牵引车;物流车、冷链车、环卫车;燃料电池船、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等。他还特别提到,很多人不明白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车有什么区别。他认为,两种新能源汽车确实存在技术和市场高度重合,各有长处,但各自长处不明显的情况。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精确核算会更有助于比较两者的区别,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广阔、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
20:14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演讲主题是“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技术变革”。
夏珩表示,今天在论坛现场展示的小鹏P7智能电动车,就是小鹏汽车一个专门为智能电动车开发的智能电动平台,他分享了小鹏P7如何把智能性能在底盘方面进行优化,以及如何开发智能电动汽车的神经网络系统——电子电气架构。
20:24
夏珩认为,要搭载一个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需要三个非常强大的能力作为支撑。第一是一定要有嵌入式的自主开发能力,所有控制器平台的硬件、软件包括底层软件一定要自主开发。第二是要有一个自主研发的OS系统,小鹏汽车基于安卓定制开发了自主的OS系统以保证安全性。第三个能力是要有架构设计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有自动驾驶的优良性能、车载性能等。
20:46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桂宾,演讲主题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发展路线”。
姜桂宾结合英博尔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情况分享了电驱动总成的一些关键技术。他表示,电驱动总成的关键指标主要有5个,包括可靠性(发动机);系统效率(减少电池耗能);NVH(新能源汽车要求非常安静、不要有噪音、不要有振动);电磁兼容;功率密度。
20:46
“湾区观点”环节中,4位专家分别针对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4个话题,从平台化发展、政策引导、架构变革以及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20:46
接下来进入科创对话环节,参与对话的5位专家分别是:广东省省长经济顾问、鸿基创能技术总监叶思宇;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广州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旭;珠海英搏尔公司董事长姜桂宾。对话环节主持人是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科长田文颖。
20:48
主持人提出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差距,和丰田、现代、巴拉德等技术领先的燃料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燃料电池技术自主化的影响?
20:49
广东省省长顾问、鸿基创能技术总监叶思宇回答表示,实事求是讲,这三家公司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燃料电池技术确实比我国要先进一些,这在推动我国燃料电池的建设有正面意义。同时也不用觉得差距很大,其实这几年特别是广东省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发展也非常显著。他认为,要坚持顶层设计,瞄准差距,集中在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研发上,以产业化导向的产学研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用户的积极反馈,才能尽快缩小差距,让高性能、安全可控的燃料电池产品更快进入千家万户。
20:50
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满大街跑,必须先解决“氢气的来源”问题。对此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表示,由于氢气的特性,要做好加氢站很不容易。因此虽然未来燃料电池大有前景,但他很难想象全世界会把现有液体燃料设施全部换成高压加氢的加氢站,这样成本太高。制约燃料电池发展前景的可能是燃料基础设施,这个产业链怎么完善需要想清楚,否则燃料电池汽车可能只可以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上用,但不能成为每个人的私家车。
20:51
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汽车” 究竟如何体现智能?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对此进行了解答。夏珩认为,联网能力、感知能力、智能交互能力、保持升级的能力是“智能汽车”体现智能的关键。
20:52
论坛现场摆放了L3、L4、L5级三款不同的无人驾驶车,这些无人驾驶车安不安全?能不能在市区跑?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旭认为,L5级自动驾驶在世界上还没看到,且未来5到10年也很难实现,L5级需要实现更高层次的通用人工智能。但现在确实可以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2019年11月底,文远知行已经开展了国内首个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服务,首月共完成8296个订单,服务了4000多名乘客。
20:54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技术问题,珠海英搏尔公司董事长姜桂宾表示,前几年他也担心“卡脖子”的问题,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这个问题基本上心里已经很踏实了。2018年全球出现IGBT荒,而国产IGBT制程工艺已经可以满足需求,在当时也有很多国际新能源汽车主机厂采用国内IGBT。
20:55
“科创对话”环节引起了论坛现场的热烈讨论。媒体代表、南都科创工作室负责人任先博将前期媒体收集的两个网友最关心的问题抛向台上嘉宾:“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只有优势没有劣势,包括安全、续航、价格等等方面,而不是靠政策引导消费,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需要多久?”“现在汽车技术更新升级很快,消费者很担心刚买的车很快就落后淘汰了,之前也出现过多次车企增配减价引起老款车主集体不满的情况,这种矛盾该如何解决?”
21:08
夏珩对媒体提问进行了回答。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信心,认为电动车将到2022年左右在体验上对燃油车形成明显优势,尤其是电动汽车一定会与智能汽车发展结合,所以买的不仅是电动汽车,还将带来大量的智能服务。
刘科则基于数据表示,他认为电动汽车肯定未来是一个方向,但时间上需要有一个现实的考虑。他认为,当下还不需要考虑电动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只要电动汽车可以占有10%的市场,就已经有非常可观的增量。
21:13
现场参会人员展开了自由提问。
21:28
东莞共和电子负责人刘思志提问叶思宇:如何看待超级电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叶思宇回答表示,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各有优势,大家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但现实往往是几项技术多少有点相生相克。他也希望这些技术能像混动一样,发展各自的优势,这依赖于智能控制、怎么把系统做得更好,希望更多实现真正的集成,也希望这几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能够混动在一块。
21:32
科创对话环节结束,田文颖总结表示:科创对话围绕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与探索这个主题,在产业层面分析了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势;在技术层面交流了智能驾驶技术、氢能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等;在政策层面讨论了补贴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时间很短但信息量很大,很多新思路、新观点、新建议对指导广东省汽车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21:33
田文颖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广东省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也是广东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广东省科技厅将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标准先行、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路线图”的发布与实施,通过“大联盟”的资源融合,通过“重大专项”的牵引带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1:33
本次论坛直播结束,感谢网友对“岭南科学论坛•湾区创新论坛”和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提问:
提问1:除了Robot taxi技术及商业路径之外,对以丰田为代表的“移动空间”等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商业落地效果怎么评价?
【韩旭】:今年1月在东京参加世界出行大会时,许多日本企业在看到文远知行在广州测试的后表示技术比他们领先。广州现在因为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广汽、小鹏汽车等企业,在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方面技术相当领先,可能在汽车方面较丰田仍有差距,但自动驾驶技术国内要更加领先。
提问2:广东省应该重点发展石墨双极板还是金属双极板?
【刘科】:各种技术路线国家都应该大力支持,不应该限制哪一个发展。他认为,电池技术的突破永远会给未来带来无限的想象。智能是方向、无人驾驶是方向,但他也提醒,在技术上没成熟前不要拼命投产,不是哪个未来的方向都一定会成功,这是有风险的。
提问3:近期的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暴露出自动驾驶系统无法识别特定环境下白色物体的问题。目前自动驾驶识别率一般有多少?要提升最后几个百分点是通过“从1到N”的测试积累就可以,还是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从0到1”的技术突破?
【韩旭】: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是概率问题,自动驾驶不是说绝对的安全,但让概率小到一个人一生都不会碰到,这是自动驾驶公司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