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丽娟:把论文写在蔚蓝的大海上
“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龙丽娟研究员说。
倾慕浪漫蓝海,圆梦五彩海洋
纷繁世界,生物千姿百态;广袤海洋,生命增添异彩。1982年,未满17岁的龙丽娟跨入当时全国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海洋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深造,修读的正是她打小喜欢的海洋生物学科。入学后,一直担任科代表的她给高中的生物老师写了一封信汇报学业近况,老师在回信中深情地写道:“老师年轻时也有探究海洋生物科学的梦想,当年报考同一学校,因该校未在当地招生而未能如愿。是你,为老师圆了多年的海洋梦!”收到回信的龙丽娟既惊喜又感到重托在肩,一直以来老师对她的期望都很高,而读大学也是在“替老师圆梦”,无论是大学还是后来读研、致研,她唯有更加刻苦努力地投入其中。
科技报国,逐梦深蓝海洋
龙丽娟一直专注南海海洋生物资源挖掘利用、生态工程应用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工程管理,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即到位于偏远渔村条件艰苦的野外台站工作,还是实验室枯燥连轴转的坚守,或是顶着台风巨浪忍着晕船和团队一起赴南沙、西沙群岛开展岛礁生态考察,她都始终咬牙坚持,初心不改、无怨无悔。卅多载科研路,不乏闪光的荣誉奖章,有苦累,也有艰辛,更体现了一位巾帼学者的执着海洋情。
浩瀚的南海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异常的生物资源。龙丽娟说:“要充分发挥其效用,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它‘怎么样’,然后是‘有什么用’,再者才是宏观上的资源化利用,在这环环紧扣的科研层面,包括海洋生物的采集、分类、生物学特性、如何获得充足的资源量等前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都非常重要。”她主持了南海特色藻种资源库和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的建设,研究了海洋功能物质绿色利用技术,利用库藏资源发现了数十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她研发珍珠贝氨基甙定重制取和生物寡糖定长制备技术,研制海洋药物、功能食品、饲料和精细加工珍珠等新产品。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海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海域,岛礁是经略南海的支点。面对南海生态岛礁建设的急需,龙丽娟原创性提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性、整体性修复的新模式,克服了传统修复模式技术单一、效率低、稳定性差的弊端。她带领团队围绕“功能生物甄别与繁育、生境修复、稳定群落构建、系统养护”等科技难题集聚攻关并工程化应用,实现种苗自给-生境优化-系统同步修复,建成高效、快速演进、可持续发展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南海岛礁大多是生物礁,通俗讲,是生物在造礁、护礁,因此生物礁的安全关键在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她说。当看到“荒芜的”海底恢复盎然生机时,她和她的研究团队明白:他们的辛苦是值得的。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中科院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孜孜不倦的科技攻关,给龙丽娟带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等联合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奖项与称号。
当荣誉纷至沓来,龙丽娟表现出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谦逊和朴实:“荣誉是团队的,自己仅是其中的一员。”
探海巡洋,载入发展史册
“我宣布,‘实验6’首航起航!”2021年9月6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南海海洋所“实验6”综合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起锚,执行建造完成交付后的首次科考航行。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建造项目部经理,龙丽娟牵头负责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实验6”科考船的策划、建议、立项推动和建设,从2014年起,历时8年努力奋战,带领团队在科考船科学目标凝练、科学需求与方案设计、科考装备设计、设备选型购置、建造质量和预算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该船填补了目前国内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船舶性能和科考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极大提升了我国海洋探测能力。
“我们有信心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龙丽娟指出,“实验6”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海洋科考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将载入南海所发展史册。
勇于担当,彰显家国情怀
龙丽娟历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环资委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和民生实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多项提案入选广东省政协大会发言和优秀提案奖,在新时代谱写参政报国、履职为民、担当作为的新篇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龙丽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创新”与“奉献”,体现一个新时代女性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