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区 > 防疫科普

居家抗疫后,不适应社交生活怎么办?

时间 : 2020-03-10 16:20:39 来源 : 新华网 【字体: 【打印】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造成了生命威胁,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胁。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北京心理学会,邀请了国内30余位心理学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能出现的诸多心理危机,给出了专业的心理干预建议和答疑解惑,助力在不同战线抗击疫情的每个我们,积极应对,用“心”战“疫”。

  一位心理科医生(右)在给小区执勤人员分发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新华社发

  一位心理科医生(右)在给小区执勤人员分发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新华社发

  有师生担心长时间居家,导致害怕接触其他人,这种交往不适应性如何解决?

  1.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认识到每个人在环境改变后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过程中一些情绪或行为上的混乱是正常的,就好比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一个朋友,见面时大家打招呼似乎都有些紧张和生疏,都有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大家交谈起来就自然啦!所以我们要从正面的角度去解释与调试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2.科学认识疫情,避免因隔离病毒,带来对人保持隔离的心态:对疫情的控制情况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全面理解新冠肺炎从肆意传播、科学隔离、疫情控制、疫情解除等一系列过程的科学含义,从而控制自己的恐惧因病毒而带来的恐惧一切与人接触的心理。一定要通过官方的媒体和公众号、官方微博微等来了解科学的知识。

  3.建立缓冲期:居家时,可以定期与同学和老师视频。在长期居家结束前,亲人和熟人之间应该适当增加接触以提前适应人际接触的情况。在复学后,应该按照学校防控疫情的规定,保持交往的距离,只在学习场合与他人接触,进而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当自身的害怕情绪渐渐缓解后,就会恢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适应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因人而异,理解气质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对同一事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气质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脾气,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每个人的行为表现就是其气质的典型特点。对于社会抑制性高的个体(害羞、内向)对于突发的事件适应的时间比非抑制性的个体要慢,所以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也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如果属于害羞、内向的个体,原本就有一些不擅长人际交往,就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在疫情结束后,参加一些不是很突显自己的团体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而非抑制性的个体,可能适应得就比较快了。无论你是哪种气质类型,都要先接纳自己,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调节。因此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有慢适应的问题,我们都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