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区 > 国内外动态

河南省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有助疫苗和药品开发

时间 : 2020-03-08 16:30:13 来源 : 河南经济报 【字体: 【打印】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BSL-3实验室)通过细胞培养成功分离到高滴度新型冠状病毒毒株,3月6日,经中国疾控中心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证实。

李幸乐和卢世栋在BSL-3实验室从事新型冠状病毒分离活动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等相关要求,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活动必须在BSL-3实验室开展。河南省疾控中心拥有全省唯一的BSL-3实验室,我省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实验活动申报工作, 2月15日,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复,同意在BSL-3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活动。

黄学勇(右)和李幸乐(左)在BSL-3实验室观察细胞病变

  随后,河南省疾控中心迅速组织实验室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工作,2月24日,获取3株高滴度新型冠状病毒毒株,3株毒株均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先后经“荧光定量RT-PCR”和“RT-PCR”两种方法验证后,于3月1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3月6日晚上,反馈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细胞病变、RT-PCR和毛细电泳图

  作为全国少数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的省份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获取,对于我们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研究、动物模型建立、致病机理研究、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等工作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同时,对我省进一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子溯源与变异监测、流行病学规律研究,及时调整完善预防控制措施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闻背景:

  什么是病毒毒株?

  “简单说,毒株就是从含有病毒的样本中分离,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来的病毒。”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赵卫介绍,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样本一般是从新冠肺炎病人肺泡灌洗液或痰液等样本中提取的,因为其主要侵害人体的呼吸器官,致使下呼吸道和肺泡中病毒含量比较高,所以样本来源优先选取这些部位。这些样本成分非常复杂,除了含有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其他的微生物。要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就需排除其他杂质和微生物的污染,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保证其是新冠病毒的纯的培养物。

  不是随便一个实验室都具有分离培养新型冠状病毒的资质,要有这个资质,至少要有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而且实验室人员资质、工作流程、污染物的处理都要通过严格的审核,同时对于每一种高致病性病毒分离培养活动,都要专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过审核批准后才能开展特定的分离和培养活动。而且实验活动结束后,按照国家规定,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封闭、上交等,以防泄露。

  至于不同地方都在做这项工作的原因,赵卫解释,病毒毒株生物学特性除了和时间有关,也就是说病毒在不同传播时期可能会发生变异外,病毒流行还有一定的地域性。过去人员流动不是那么频繁,不同地区的病毒在基因特征上往往有地域烙印,现在人员交流多,地域特征不是那么明显了,但不同地区病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毒株有助疫苗和药品研发

  “分离出病毒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用其制作疫苗株并通过检测后,就可以制备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说,病毒毒株为疫苗研制、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等奠定了基础。

  再就是人们寄予厚望的药物。赵卫介绍,不管是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老药新用,还是新药的研发,一般也要首先做体外实验。即在细胞模型上观察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的阻断或干扰作用,再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验证,最后才是临床试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病毒毒株的基础上,所以病毒毒株的获取对病毒病防治研究非常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