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区 > 广东科技在行动

这家粤企七天完成战“疫”任务

从生产机器人到红外体温检测仪
时间 : 2020-03-24 15:05:20 来源 : 南方网 【字体: 【打印】

  佛山南海,桃园东路19号,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佛山华数”)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打包红外体温检测仪。“之前运送了两车80多台前往武汉,今天又接到一批新的订单。”生产部主管幸凡说。

  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的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装备。

  面对红外体温检测仪激增的供给需求,佛山华数主动承担任务,从机器人到红外体温检测仪,7天完成样机转产,12天实现规模化量产,彰显了全力抗击疫情的粤企速度。

  紧急召回省内员工仅用7天转产成功

  “我们是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接到了紧急的转产任务——生产红外体温检测仪。”佛山华数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告诉记者,红外体温检测仪主要是在武汉总公司生产。但受疫情影响,武汉封城了,供应链遇到一定困难,总部决定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广东生产。

  春节期间,大多数员工已放假回家,佛山华数紧急召集省内员工回厂,临时组织生产。员工们及时响应,第一时间回到生产线。

  幸凡表示,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是机头生产,第二是核心线路搭建,第三是机身各零部件组装,“我们临时暂停了机器人生产,将两条机器人生产线改为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

  转产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紧缺,尤其是红外机芯、黑体、芯片等关键零部件。

  杨林表示,在省工信厅的积极协助下,协调了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就近组织当地电子、五金等50余家企业立即复工,开展专项配套。3天后,原材料逐步到位。

  “红外测温仪原本在武汉已实现量产,但由于拿到的原材料与武汉生产的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现有原材料特点进行改型设计。”杨林进一步解释,在转产前期,他们在技术改型和工艺转化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确保转产的红外测温仪的有效供应。1月31日,仅仅用时7天,本地红外测温仪样机转产成功。

  2月5日,在接下生产任务12天后,佛山华数完成了第一批21套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并安装到深圳地铁投入使用。

  目前,佛山华数日产能达到100台,累计为深圳地铁和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一汽大众等生产安装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1000余套,成为广东省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

  技改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放心加大投入

  全省技改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月2日,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前往佛山华数组织召开现场会,研究对策措施,通报疫情防控期间技改和融资贷款政策,及时将其列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和享受广东省技改政策名单。

  “目前,佛山华数的转产投入接近400万元。在省工信厅技改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压力得到很大的缓解。”杨林介绍,本次技改政策补助力度很大,企业在完成一定的省、市调配或收储任务前提下,1月10日至2月7日进行的设备投入,补助其投入资金的80%;2月8日至2月20日,补助50%;2月21日至4月20日的生产投入,则补助40%。

  杨林表示,真金白银的技改补贴,打消了企业转产设备投入的顾虑。“大批量生产需要效率提升,转产之初我们有顾虑。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之后,我们也更加大胆了,将原本机器人的生产线也改装投入到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生产中。”

  截至3月22日,佛山华数的产能基本满足全国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客户要求,调整生产线。之前转产生产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生产线,计划再转回去生产机器人。”杨林说,这次疫情,让不少工厂意识到机器人自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机器人的订单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