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成果查询
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6】0165

登记日期:

2016.09.25

成果名称:

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完成单位:

东莞市横沥镇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协会、东莞市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机械模具产业协会、东莞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创工业科技研究院、广东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研究人员:

陈锡稳、何植尧、黄志明、赵 震、梅琼风、 郭建文、黄辉宇、杨 勇、周梓荣、孙振忠、 朱安达、陆发祥、吴国洪、黄杰良、卢 亚、 吴兴斌、陈 辉、肖小亭、汤兵勇、杨 涛、 张 展、何亚飞、商惠敏、柳亚强、申 巍、 刘晓龙、王 恒、姜汉一、叶福田、王春宝、 贺素娟、潘金培、王宇锋、郭秋生、刘吉文、 刘鸣源、李建军、吴首雄

研究时间:

2006.10 至2014.05

成果评价单位:

东莞市科技中介同业公会

成果评价日期:

2016.09.26

成果应用行业:

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

高新科技领域: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简介:

横沥镇的模具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横沥镇经济社会水平一直处于东莞下游位置。横沥镇还面临土地容量逼近极限、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等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横沥镇政府提出了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政策为保障,以政府引导、多主体协同联动、科技创新组合拳和多平台协同作战为手段,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带动了产业向高端发展,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成立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专业化、精准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格局;2.建立政府引导、理事会治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协同机制,形成良性发展氛围;3.政校企协四方联动,撘建政府服务、技能培训、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等平台,形成良好产业服务环境;4.与银行共建“金融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开展广东省专业镇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金融与产业的融合;5.打造包括 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创新团队到领军人才的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的人才生态圈,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6.协同研发与技术孵化相结合,促进高校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发起企业的创新活力;7.助推高校和企业共建协同创新服务自平台和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实现高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解决了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创新能力互补问题。 通过实施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通过强化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的双向对接,提升协同创新的效能。通过创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双转机制,畅通科技成果孵化的渠道;通过优化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双创环境,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创新特色体现在协同创新组织上,多主体协同联动; 协同创新平台上,多校企联合共建;系统创新做法上,多要素融合创新;协同创新运作上,精准创新与服务。 横沥镇协同创新工作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全镇模具企业从2011年363家增加到现在的1142家,集群集聚程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的模具企业从2011年13家增加到目前的74家,企业规模体量显著增强;全镇R&D经费投入比2011增长了350%;模具行业总产值增速连续三年均在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0%以上;在东莞市32个镇街综合实力排名大幅跃升,其中2014年比2013年排名上升了10名。横沥镇作为模具制造专业镇,其协同创新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传统产业集群实施协同创新的、可复制的新路子,为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