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科研院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机器人也能“飞檐走壁”?6月10日,在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爬壁机器人实验室,一面竖起的曲面金属墙壁上,两台四轮工业机器人正上下爬动,进行焊接、除锈……正在调试机器人的工程师曹立超说,这些爬壁机器人将为船舶等大型设备的探伤、焊接和清洗等操作提供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行业在复苏,信心在提振,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力量离不开科技创新。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以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努力让科技成果转化走出“死亡之谷”。
企业一周实现口罩批量生产
6月初,作为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无轨导全位置爬行高效焊接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在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正式启动。
研究所科技业务部部长黄丹介绍,通过联合攻关,项目致力于突破机器人爬行焊接的关键技术,在船舶、海工、石化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为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产业化应用,是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所助力相关企业研制出每分钟生产1000片口罩的高速全自动口罩生产线便是典型案例。
而在广汽集团,借力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和相关部件改造,该集团在一周内实现口罩批量生产,到2月22日日产能已达25万片。
类似的案例在疫情防控中比比皆是:
同是省科学院所属的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组织高分子功能材料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仅用两周即完成口罩熔喷材料技术方案设计、中期试验、设备改造、批量生产调试等环节,实现熔喷材料日产能20吨;该院研发的医用防护目镜防雾材料,可实现护目镜连续12小时不起雾。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的产业链,让科技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快速产生社会效益。
推动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所属的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之一胡川带领团队,与一家省外企业达成技术服务合作意向。
“5月起,疫情期间‘积攒’的技术服务需求释放出来,我们也进入了‘忙季’。”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疫情对线下对接与服务带来一定影响,但该院通过视频交流、电话会议等形式,从未停止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技术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是困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难题。“企业遇到技术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科学家有本领,却不知道哪里有用武之地。”省科学院院长廖兵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信息鸿沟”。他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国际公认的九级产业技术创新链中,1—3为知识创造与获取阶段,7—9为规模产业化阶段,作为技术育成与孵化环节的4—6阶段,是亟待破解的难点、亟须打通的堵点,被称为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如何走出“死亡之谷”?在廖兵看来,广东省科学院经过5年的发展,已形成对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全方位支撑。
在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材料外延、微纳加工、封装应用、分析测试四大科研平台和两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类平台与省科学院建立的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实验室、中小企业科技工作站、小微企业科技特派员等一道,组成了省科学院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体系。
建立共同体形成创新合力
5月下旬,佛山市首个研发生产类院士法人项目——地理空间无人机自驾系统项目投产仪式在南海区丹灶镇举行,由佛山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图”)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自驾系统项目将在这里实现量产。应对疫情影响,中科云图按下发展的“加速键”。
何为院士法人项目?原来,中科云图创始人周成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任省科学院所属的广州地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成立仅两年多,公司现产值已过亿元,估值达5亿元。
院士带头创业,背后的体制机制是什么?从省科学院建设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中可以找到答案。
“技术孵化也要利益捆绑。”廖兵介绍,以中科云图为例,院士作为创始人、董事长,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原创技术和基础研究,技术经纪人负责成果育成孵化,公司运营则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各方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合力。
借助这样的技术育成孵化模式,自2015年组建以来至去年年底,省科学院已技术孵化初创公司52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逐步显现。
■记者观察
释放科研人员创造性 迸发更大创造活力
“如果把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将会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
“面向产业的技术孵化,我们规定孵化收入中最低70%、最高90%要分配给科研技术团队。”在介绍技术育成孵化与人才引进培育政策时,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之一胡川更直言道:“吸引人才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好成果的产业化。”
正是这样的导向与机制,再加上完善的科研条件配套保障,同时依托广东省完善的产业基础与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环境,这所年轻的研究院汇聚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研究领域覆盖了广东省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大主要板块。
如今,应对疫情影响,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比以往更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广东省在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打造完善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将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市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