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科学大脑”汇聚粤港澳大湾区 共创未来技术新愿景

时间 : 2023-05-23 18:06:37 来源 : 《环球》杂志 【字体: 【打印】

5月2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开幕式上发言

  本届论坛吸引了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领域专家与会,他们在会上呼吁加强科技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于5月20日至23日在广东举办。作为科技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自创办以来一直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集各方积极的参与者,聚焦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凝聚合作共识,探讨合作的新机遇和共创未来技术的新愿景。

  本届论坛以“智汇湾区 湾和世界”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面向未来,大湾区科学论坛将有力促进大湾区乃至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共赢未来。

  世界科学发展中的“中国力量”

  “过去400年,我们对物质基本结构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实验。”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致辞时表示,“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以创建新的理论,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中国有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能力和经验,可以主持最前沿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知识做出重要的贡献。”

  几年前,独立开发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完全可控技术的汽车混动系统,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这是因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丰田及本田便开始销售混动汽车。2009年,当广汽研究院开启混动汽车的自主研发时,丰田已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专利墙”。

  经过14年在夹缝中艰难突围,该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出一套平顺可靠、超低油耗的混动系统,并命名为“钜浪混动”。它搭载了全球首款集成式双电机平行轴式多挡混动变速器GMC 2.0和世界上热效率排名前列的量产发动机。4月底,这套系统凭借领先的产品架构和高水平的性能表现,夺得“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称号。

5月20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知识产权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2023年)》

  “可以很自豪地说,这套系统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可控。”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说,“它是我的梦想,自己开发的车搭载了自己开发的系统,而且达到世界最好水平。在此之前,在中国国内,没有人真正有机会去研发一款自己的发动机、自己的变速器、自己的电池系统。我希望,这个梦想可以被更多人延续下去。”

  类似广汽研究院这样的高新企业在中国、在大湾区还有一大批。在5月20日举行的大湾区科学论坛知识产权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活跃,海外发明授权专利在全国优势突出。2017年至2022年,大湾区的海外发明专利占全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报告还显示,2017年至2022年,大湾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大湾区专利申请量的73.44%,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大湾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78.33%,企业PCT申请(即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专利申请人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量占大湾区PCT申请量的94.43%。

  专利数据表明,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具备技术优势,产业有效专利数量、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等指标表现优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对应产业专利授权总量中占比约四分之一。此外,大湾区在数字创意产业、生物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海外专利优势明显。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视频致辞时说,“上月,我率领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依次访问了深圳、东莞、佛山、广州4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青年创业等项目,我们深深领会了大湾区内地城市科技事业的澎湃活力,更感受到大湾区创科合作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雄厚。”

  李家超表示,大湾区城市具备不同优势,可以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广东省的高端制造业发展蓬勃,为科技研发成果量产提供扎实的支撑。香港具备国际化和深厚的科研基础优势,可以汇聚大湾区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深圳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先进制造力强大,正好与香港珠联璧合。

  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征程中,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打通“梗阻”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力

  过去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取得长足进步。以发明专利为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近5年稳步提高,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已达到36.7%。

  不过,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费时费力,科研人员缺乏开展转化工作动力的情形仍然存在。业内人士认为,打通“梗阻”,首先要从“实验室”入手,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活力和积极性。

  关于科技创新,让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至关重要。业内有句行话:原始创新是“从0到1”,科技成果转化是“从1到10”,科技成果产业化则是“从10到100”。

  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次科学论坛给出了一系列答案。

  “很荣幸何享健科学基金能够在大湾区开幕式上发布。”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何享健科学基金理事长方洪波在致辞时说。何享健先生1968年开始创业,1981年创立美的品牌至今,从模仿跟随到应用开发再到自主创新,从单一品类、单一品牌、单一产业的乡镇小企业发展成为多品类、多品牌、多产业的全球化集团,都得益于科技强国的伟大战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因此何享健先生决定个人出资30亿元人民币成立科学基金,为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方洪波表示,何享健科学基金将以永续独立运营为宗旨,旨在奖励对基础研究有突破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推动原创性、前沿性的技术研究和相关成果转化,涵盖信息与人工智能、医疗与健康、能源与气候等重大科学领域。目前,科学基金已着手推进科学奖与科学资助计划。科学奖规划为年度奖项,科学资助计划也将同步陆续推出。

  去年9月正式开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客人。这所大学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将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目前人类社会遇到的挑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传统学术架构下,条条框框太多,影响着学科交叉合作的有效性。

  “用‘枢纽’和‘学域’取代传统的‘学院’和‘学系’学术架构,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发展,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项创举。”倪明选表示。

  与此同时,广州南沙也正抢抓《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实施的重大机遇,吸引高端科创资源,集聚一流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世界一流南沙科学城,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南沙模式”。

  “南沙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带动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院科创办主任黄向阳在致辞中表示,中科院将继续谋划和推动基础研究领域、海洋科技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南沙的布局和建设。依托明珠科学园的建设,进一步聚集提升中科院在穗的科研力量,在深海、深地、能源和空天科技等领域,全力推动中国科学院各类创新单元,高端创新平台向南沙集聚,建成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活跃的科教融合资源驱动平台。

  如今,广州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正以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发挥制度优势 释放大湾区科技发展巨大潜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科学的时代,人类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界加强交流合作共享。本届论坛吸引了全球各地近百位院士及各领域专家与会,他们在会上呼吁加强科技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在演讲中强调了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他表示,综合的解决方案以及社会和文化赋能,可以显著加快深度脱碳以及社区和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以粤港澳大湾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做了演讲。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湾区的优势,加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跨体系的合作,集聚三地以及国际科技创新力量,共同推动老龄化研究与应对措施的发展,为国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对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科技合作提出了建议,包括设立大湾区研究资助基金、设立一批大湾区实验室、共同建设大科学装置、设立短期的教师交换机制,以及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学生交流交换机会等。

  “大湾区科学论坛立足湾区、积极协同港澳,发挥高端平台与沟通枢纽作用,与全球科学家、国际科学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互动,探讨全球共性领域热点问题,促进科学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激发创新思想的碰撞,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形成开放的创新生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合作贡献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致辞时表示。

5月21日,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开幕式上致辞

  白春礼说,当前,人类面临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其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对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白春礼介绍,为发挥科技界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设立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以期从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方面,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该项目紧密围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结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和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性重大问题,从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多个领域探索新时期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形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

  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新时代的粤港澳合作是全方位合作,包括在科学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大湾区科学论坛是湾区与境内外思想碰撞、共享科研成果、催生创新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

  梁振英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地,也是香港和内地合办大学的集中地,并且在一区之内使用两种制度。用好两种制度的差异,大湾区在科学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融合,将可以释放巨大的其他城市群合作无可比拟的潜力。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成果需要保护,产出需要市场。用好香港的国际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服务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和科技创新事业将如虎添翼。大湾区科学论坛将继续为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我们诚挚希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创新人才积极到广东、到大湾区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共创共享创新发展的美好机遇和美好的未来。”与会嘉宾如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