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闭幕 科学家走进湾区“国之重器”

时间 : 2023-05-23 19:55:10 来源 : 广东新闻联播 【字体: 【打印】

  今天(23日),为期4天的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顺利闭幕。论坛期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等科学家一行,走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等大科学装置,感受湾区的创新活力。

  记者 刘灿娇:

  是什么样的魅力

  让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亲临大湾区

  这几天 丁肇中来到广州南沙

  参加大湾区科学论坛

  他最关心的 还是科研上的最新进展

  这不 刚结束会议

  他就马不停蹄前往大湾区的另一个科技城市

  从井口乘坐矿车,顺着23度斜角的轨道向地下700米驶进,我们来到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实验大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这是一个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用于捕获信号极弱的中微子。尽管丁肇中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却对这项实验关注已久。

文章配图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

  主持中微子(实验)的王贻芳博士

  跟我合作过很多年

  是个特别优秀的人

  他以前做的大亚湾的实验

  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实验

  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一个(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世界上领先

  科学上只有第一名 没有第二名

  这是一个最好的实验

  我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实验

  我想象不到的

  这是原子核物理一个最重要的基本知识

  给人类增加知识

  江门中微子实验负责人王贻芳院士介绍,这项实验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首要科学目标是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简单来说,就是为中微子“称重”,是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之一。

文章配图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贻芳:

  我想我们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

  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来测量中微子的质量顺序

  通过这个方法

  我们认为一方面它的科学的灵敏度很高

  第二 成本相对比较低

  而要探测到中微子的蛛丝马迹,难度堪比“大海捞针”。为了展开“地毯式搜索”,在这个庞大的钢球内壁上,科研人员安装了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它能将探测到的微弱光信号及时转化为电信号。

文章配图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江门中微子实验光电倍增管安装负责人 秦中华:

  中微子跟里面的液体闪烁体发生反应后

  会产生非常微弱的光

  你看到的这个金黄色的叫做光阴极

  光子跟光阴极会发生反应变成光电子

  (再通过)微通道版把一个光电子放大一千万倍

  把中微子给捕捉下来

  我们把它形象地比喻成用来探测中微子的“眼睛”

  每一次转瞬即逝的微弱闪光,都有可能带来新的科学发现。着眼细微处的技术难题潜心攻关,由高能所牵头,多家科创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目前,光电倍增管、液体闪烁体、有机玻璃球等探测器研制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均已被攻克。

文章配图

  不只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各大科学装置。

文章配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 陈和生: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批准

  南方光源现在还在探讨之中

  但是我想把它放在散裂中子源的园区里面

  因为那个地方有一支非常好的工程科学技术的队伍

  我想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

  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5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首位。

文章配图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 吴世文:

  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

  支持科学家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大科学装置

  来开展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

  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国际性

  因此我们更强调一些国际的咨询

  能够借国际之“大脑” 为我大湾区所用

  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春礼:

  大湾区是创新活力最强一个区域之一

  大科学装置毫无疑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布局建设的77个大科学装置当中

  其中有33个已经建成使用

  我们国家在某些大科学装置当中

  应该进入了国际的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