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2023小蛮腰科技大会举行 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平行发展之道

时间 : 2023-05-26 17:25:53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当全场灯光暗下来,一名身着白色正装的数字主持人“广广”登上主讲台。在她的介绍下,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部长李永、西班牙塞维利亚市市长安东尼奥·穆尼奥斯、美国科幻小说家、《雪崩》作者尼尔·斯蒂芬森分别为广州和世界科技的发展送上祝福。

  “也许明年我就能主持全场了。”“广广”俏皮地向观众说到。5月25日,2023小蛮腰科技大会暨AIGC人工智能峰会开幕。会上,数字主持人亮相,引发人们对于未来科技的思考:人类将来如何与人工智能平行发展?

  “我们无法挑剔ChatGPT的回答是否完美,毕竟它还在不断进化中。”“‘元宇宙’本身不是一个技术,它是技术的集成,有赖更多应用场景的出现。”“中国无论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围绕“迎接未知!Think Different!”的大会主题,全球110多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和投资人等各领域专家百家争鸣、交流观点,共同找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王一晴

  创新端▶▷

  人工智能需融入大量底层技术

  近来,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小蛮腰科技大会上,专家学者就此展开热议。他们从创新端视角,为这一大语言模型进行祛魅的同时,展望了AI的发展趋向。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席教授、前副院长,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研究主任贾斯汀·卡塞尔(Justine Cassell)表示,大语言模型(LLM)是一种AI系统,它需要几千、上万甚至更多的数据融入、模型和算法的融入,让人们能够预测在话语中的下一个词是什么、下一个句子是什么结构、在谈话的下一步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指出,从技术上来说,ChatGPT的诞生意味着多了一个对话机器人,但是还要有更多ChatGPT这样的新技术出来,才能实现元宇宙的愿景。“‘元宇宙’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产业。”张俊谈到,“ChatGPT和AI应用的底层技术仍然是软件和硬件平台,其中最核心的是芯片,这才是目前我们真正需要补齐的。”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到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到2026年AI相关产业规模支出将超过3000亿美元,2022—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7%。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一轮发展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在广州,以佳都科技、树根互联、云从科技、小马智行等一批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2021年广州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当前,《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围绕“造车健城”(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四个优势赛道,开展“固链、强链、补链、稳链”行动。根据《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0—2021年)》,广州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第4位。

  产业端▶▷

  多元宇宙融合赋能制造业转型

  会场外的展厅里,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广州智造”的魅力。

  在定制家居行业,设计师利用三维家软件快速找到对应户型,将产品样式、材质等在效果图上精准体现;订单确认后,通过三维家系统一键下单到工厂,随即一键拆单生产,开料、打孔、包装都有数字条码把控,确保订单不出错。

  “对定制企业来说,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前后端一体化势在必行。”三维家行业数字化高级解决方案专家郑佳彬介绍,目前已有超6000家企业借助三维家成功落地前后端一体化,实现设计、下单拆单效率3倍提升、平均每年节约成本超40万元,设计师培养周期缩短至15天。

  “未来,我们完全可以把制造业的物理空间和工程师脑袋里构思的空间,映射到数字与物理交织、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制造元宇宙’里。目的是使制造工业活动更加有序、更加优化。”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提到的制造业发展路径,正与三维家等广东企业的当下实践方向契合。

  当前,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与会专家看来,以后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会在多元宇宙的融合环境下开展新一轮的转型。

  经济学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认为,向智能时代跃迁,相当于人类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一次大规模的转变——就好比大规模移民,从现实世界移民到数字世界。“我预测,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将迎来第四次发展浪潮。这主要是指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结合应用,将深刻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朱嘉明说。

  政策端▶▷

  政府、企业、风投应各司其职

  “中国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有赖于持续技术进步之上的产业升级。”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包含三个条件。

  首先,必须有一大批能够从事基础科研的大学或机构。其次,必须具有一大批能够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者机构。此外,必须具有能够支撑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金融服务、金融支持。

  “简单地说,过去200年工业化以来的历史里,人类经济的发展是三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资本。”郑永年指出。

  其中,基础研究往往源自于科学家、工程师的学术兴趣的爱好和追求,国家要给他们提供条件支持他们追求兴趣爱好。应用技术则属于资本密集型环节,且风险很大,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中,应用技术都交给企业完成。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那么,谁来提供金融支持?“风投就把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做这件事情。”郑永年总结道,“所以,要由政府负责基础科研,企业负责技术转化,风投支撑技术转化。”

  郑永年从政策决策方面,为引导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建议。目前,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基于此,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预测,人工智能在最近及未来几年,将迎来多个关键发展节点——

  2022年是突破性的一年,以ChatGPT为开端,基础模型展示了其巨大的能力;2024年,AI的治理和相关法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2025年—2027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将更便捷、经济、全面;2029年或更早一些,人工智能将有望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到2030年,全能型、多模态的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普及,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全新的人机协同时代。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不只复制香港经验

  更要亮出广州特色

  “如果在广州办学仅是把港科大过去31年的成功经验复制过来,意义并不大。我们希望办一所国家需要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特色。”小蛮腰大会现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到,港科大(广州)有三张“特色牌”。

  首先,港科大(广州)是以交叉学科、融合学科为主来开展学科建设的。“所以广州校园并没有传统的数学系、物理系、计算机系,因为这些学科在港科大校本部都已经有了,港科大(广州)的交叉学科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的挑战和问题,这是单一学科无法完成的。”倪明选说。

  其次,港科大(广州)最大的投入是改革教学方法。倪明选表示,希望培养一代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因此需要花最多时间用来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有知识基础,人才才能有创造力;创造力则会反向产生更多的知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倪明选指出。

  今年9月1日,港科大(广州)首次招收本科生,设置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三个专业。倪明选谈到:“学生想进入其中任何一大专业领域,都可以到我们学校来,先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两年后再决定选择具体的某个领域深造。”

  此外,港科大(广州)注重提升科研的影响力。“惯常的论文发表只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之一。”倪明选介绍,港科大在提升科研影响力方面主要有三项举措:一是,积极辅助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校友们;二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例如跟很多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克“卡脖子”难题;三是,培养一批国家稀缺的企业领军人才。

  倪明选坦言,希望把港科大的教育、科技等资源优势带到广州和内地,产生很多开放的思维,交换的机会。“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校园的课程穗港两地的学生都可选修,两边的平台也是共享使用的,我们也鼓励两边老师紧密合作。”倪明选期待实现“1+1>2”的效应。

  “未来,我们希望两地校园达成共识:在清水湾校本部的学生毕业之前能够到广州来交换一学期,看看内地的发展;广州的学生在毕业前也到清水湾去交换一学期,体验一下香港的国际化特色。”倪明选说,这对两边的学生都是“加分项”,将助力扩大港科大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