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高端访谈|粤AI产业协会张崟:大模型需解决数据、人才短板

时间 : 2024-01-19 18:07:03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字体: 【打印】

  2023年,是广东科技创新锚定新方向,奋楫新征程的一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科技企业创新步伐再提速,勇担重任,不断在创新链条上积极探索。

  岁末年初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科创年度关键词”系列策划,旨在通过回顾过去一年全国科创大事,聚焦广东科创新模式及亮点,进一步展望2024广东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本篇聚焦于“大模型”领域,特邀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崟进行专访,回顾广东在“大模型”领域作出的亮眼成绩及未来展望。

  在张崟看来,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广东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一是算力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产业生态完善,三是应用场景丰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大模型的应用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应用集中在办公效率提升、内容创作编辑、客服服务与支持等方面。同时,广东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仍面临高质量数据集缺乏、相关人才数量不足等挑战。

  大模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在算力、产业生态、应用场景具优势

  南都·湾财社:2023年,广东在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方面取得哪些进展和成绩?

  张崟:广东省大模型发布数量全国领先,集中在深圳、广州。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共有23个省份发布了237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包含港澳台),广东为33个,其中深圳17个、广州11个、东莞3个,珠海为2个,仅低于北京(84个),大模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具体而言,目前,广东拥有华为、腾讯、维沃、oppo、云天励飞等9个通用大模型,佳都、远光软件、金蝶、广电运通等24个垂直大模型。

  南都·湾财社:2023年以来,“百模大战”鏖战正酣。《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其中广东有20个大模型。在您看来,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广东的优势在哪些地方?

  张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需要数据支持、算法提升、算力支撑,以及场景培育,四者缺一不可。对于广东而言,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三个方面:一是算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约230个通用算力数据中心,合计标准机架数量约62万个,占全国9.5%,智能算力方面,以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鹏城云脑、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智能算力平台为大模型的优化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底层支撑。

  二是产业生态完善。广东在产业配套、生态环境、资本支持等五个方面展现了全面的优势。以智能硬件设计为例,广东已形成一个协同闭环。即便是在涉及一些新颖的智能硬件设计时,产品的生产也能够以更为高效的方式完成。此外,广东是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终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地区,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因此,现有终端产品与大模型结合应用,以及结合大模型开发新的智能终端产品,是广东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三是应用场景丰富。广东经济体量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制造业大省,在金融、政务、城市治理、制造、医疗等方面对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产业融合需求。

  大模型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高质量数据集缺乏、人才不足

  南都·湾财社:目前,大模型在广东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哪些领域应用最广泛?

  张崟:从应用行业来看,服务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明显高于制造业,金融、医疗健康(包括医学影像和病例分析)、教育(智能化测评)较为广泛。在制造业中,特别是汽车制造领域,人工智能被用于分析零部件尺寸、形状等特征,为企业提供更精确的生产调度方案。

  从企业应用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关注大模型,期待其为企业降本增效。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大模型的应用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应用集中在办公效率提升、内容创作编辑、客服服务与支持等方面。

  南都·湾财社:在您看来,目前大模型发展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崟:大模型面临着如下困难:首先,高质量数据集缺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训练的重要基石,数据集质量对国内大模型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主流数据集多以英文为主,缺少中文数据集。同时,国内数据集质量仍有待提升,数据集种类和内容缺乏多元化,专用领域数据集基本空白。国内大模型企业使用的数据集主要来自国外开源社区和平台机构,由于中文数据较英文更难获取、国内厂商资源投入不足、训练调试不足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大模型性能表现。

  其次,相关人才数量不足。《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在数字产业化人才方面,人工智能面临着人才总量与质量的双重欠缺,算法研发与开发人才紧缺度高,前沿理论、关键共性技术等方面的复合型、领军型人才欠缺。这将给大模型的研发带来一定的发展瓶颈。

  南都·湾财社:人工智能还有哪些关键技术需要加强攻关?广东又在攻坚克难中做出哪些努力?

  张崟:未来,人工智能将按照“单体智能-协同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路径来发展。单体智能更多单个终端产品拥有感知决策能力,协同智能指多设备互联互通,以及人机协同,自主智能指智能终端产品按照任务目标自主完成任务,无需外部控制,群体智能则是多个智能体相互协作,形成群体智慧。在这一技术路径下,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技术尤为重要。

  广东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先后制定印发《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等,明确提出加强大模型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支持。在科研创新方面,广东省面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省内高校共建,设立了琶洲实验室和鹏城实验室等省重点实验室,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学研融合发展。

  在人才支撑方面,广东省也在不断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批重点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布局大数据智能、协同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支撑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协会正在有序开展广东省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充分发挥我们协会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训工作。

  产业政策强力支持

  政务领域掀起大模型应用高潮

  南都·湾财社:《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聚焦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提出22条政策举措。这份文件对广东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有哪些积极影响?对广东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怎样的战略性意义?

  张崟:《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在数据、算法、算力、应用和生态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指导和方向,标志着广东省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布局和谋划。

  为贯彻该政策,各级各部门将相继制定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形成有力政策组合,以全面支持大模型的健康发展。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市场信心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企业注册数量、投融资金额等方面将迎来明显的提升。同时,作为制造和应用优势明显的地区,政策支持将快速推动大模型场景的开发和应用,助推传统产业实现蓄势赋能。

  南都·湾财社:南都·湾财社留意到,2024年开年,广东出台构建政务通用大模型的相关政策,这个政策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2024年,广东又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有哪些重点工作?

  张崟:《广东省加快数字政府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的出台,明确了以场景带模型、模型带产业发展的思路,未来在政务领域掀起一轮大模型应用高潮,推动产业应用成为重点工作。2024年,政数局将在数据挖掘和标注方面持续发力,为大模型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高质量数据集,2024年拟筹建广东省数据标注联盟,推动广东省数据资源利用。同时,根据政策要求,也将推动大模型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力度。

  与此同时,各地市将围绕《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重点将集中在算力支撑、数据共享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并将实施有针对性的资金补贴政策。此外,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将开展一系列行业大赛、论坛会议,以推动产业链各方深度参与和合作。与此同时,人才作为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明年将针对大模型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进行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