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高校专场活动举行 激励引领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时间 : 2024-04-30 09:05:00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为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聚人气、鼓士气、添动力,4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举办推进“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高校专场活动。

  充满力量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讲述……围绕“推进‘百千万工程’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主题,宣讲员们用一个个书写在火热一线的青春奋斗故事,激励引领广大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青春力量。

  打造新业态新产业▶▷

  加快把发展短板变潜力板

  为抓好“百千万工程”这一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近年来,全省乘势而上、苦干实干,汇聚社会合力,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百千万工程’是我省全社会参与推进的工程,高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技术组副组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研究所所长饶晖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选派17批共232名师生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对口帮扶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形成“高校育人—县镇搭台”“县镇需求—高校供给”的双向共赢模式。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生自主研发植保无人机新装置,学校组织校植保无人机飞防实践团前往湛江市港门镇建立实践基地,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华南农业大学帮助河源市义合镇搭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产科教集合平台,引进15个师生创新创业团队长期入驻,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0多人。饶晖期待青年大学生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青春力量。

  产业兴则百业兴。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广东青年积极为促进城乡融合贡献力量。

  “关于吉他产业,我想跟大家分享3个数字。”恩雅音乐首席执行官、首席产品官胡海明说,全世界70%的吉他是中国生产的,多年以来留给中国制造的利润平均仅5%,且中国制作的吉他90%是为西方品牌代工。如何让中国的吉他品牌享誉世界?胡海明团队经过3年研发,在2021年发布了第一代智能吉他NEXG,一经上市就受到全球消费者喜爱。目前,公司拥有相关专利100余项,成为全球智能吉他行业头部企业之一。“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要深化‘研发+制造’合作模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国乐器品牌在全球崛起。”胡海明说。

  东莞市茶山镇融媒体中心记者、莞邑百姓宣讲员涂佩欣通过“文化传承、共同富裕、文旅融合”3个关键词,讲述了东莞市南社古村传承发展的故事。南社村对古围墙、祠堂、民居等进行全面修缮提升,打造“一祠堂一品牌”主题展览,恢复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并升级打造成忠孝文化旅游节;探索“企业管理、村民参与、政府引领”的“共富模式”,管理公司对南社的相应祠堂进行有效性修缮,古村内外还有村民通过店铺和摊位售卖本地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引入企业投资,打造集主题民宿、博物馆、广场、集市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不断完善食住娱等配套设施。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南社村,爱上了这里。

  “我是‘85后’新农人,朋友们都喊我‘捣蛋哥’。”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平天毕业回国后,来到了鹏昌农业,通过与国内一流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为多家企业及养殖户解决了蛋鸡养殖标准化、饲料营养精准化、疾病防疫防控等一系列行业痛点,走出了一条蛋鸡领域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董平天介绍,公司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自动化养殖基地内,通过全自动喂料、自动喂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等模式,一个人能养至少5万只鸡,是传统散养效率的100倍以上。未来将继续在小鸡蛋领域深耕细作,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驻镇帮扶出实招▶▷

  激发致富“镇”能量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

  走进如今的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道路干净整洁,江水清澈通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义合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陈建分享了蝶变背后的故事。2021年7月,陈建第一次来到镇上,经过半年时间的调研,他决定从农业科技方面寻找突破口,并利用啸仙故居前60多亩土地,引入华农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华航香银针丝苗米、适宜南方种植的华糯一号小麦,以及适合田间散播、便于管护的格桑花品种,用好三种作物生长时间差,形成了稻香、麦浪、花海的新义合三景,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景点周边涌现出客家餐馆、咖啡音乐吧、围炉煮茶馆、甜品店、采摘果园等多个当地农民致富项目,两年来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义合航空香米、糯小麦等“土特产”供不应求,销售单价达到10元每斤,共计带动消费超过500万元。

  一颗小橄榄,如何撬动大产业?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集团驻文祠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邱媛湲说,3年前,工作队刚进驻文祠镇时发现,文祠橄榄产业处于二产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促进三产融合,2021年底,文祠镇以橄榄酒上市为契机,成功举办潮州文祠橄榄文化节,推动文祠橄榄酒经销网络在潮州市铺开。能不能将橄榄深加工产品卖到大湾区?在这一目标驱动下,第二年,文祠橄榄文化节升级为“2022潮州橄榄文化周”,参展商品从橄榄酒为主,扩展到27家企业共60多种特色橄榄产品,活动场地从文祠镇飞跃到了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全国经销商对潮州橄榄信心大增,签订意向订单金额超过3000万元。工作队再接再厉,2023年12月底,又在广州另一个文化地标北京路举办了2023潮州橄榄文化周,现场销售额比2022年增长3倍以上。经过3年的奋斗,文祠镇橄榄产业体系日渐成熟,年深加工橄榄量达到1.2万吨,年产值超7亿元,橄榄果真正变成了“致富果”。

  奔赴田间地头▶▷

  广大青年在乡村逐梦

  “百千万工程”落地以来,一批又一批广东青年带着知识和技术来到广袤的乡土,来到这片干事创业的舞台。

  “我们是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会开拖拉机耕田,还得会品牌策划、网络直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分享了自己作为新农人的3个形象。当戴起草帽穿上水鞋行走在田间地头时,她是稻田铁骑兵:这些年,沈燕芬常与村民探讨最新的农机种植技术,通过联动本地8家农机合作社成立了农机联合社,年度服务作业面积超10万亩次。当利用手机开直播时,她是助农的兴农人:创立增城丝苗米品牌,联合多方力量做大做强增城丝苗米产业。当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时,她是农民的“代言人”:在全国两会上,她重点关注农村和新农人的成长,围绕新农人的职业保障、成长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助力新农人更好地在乡村扎根。她相信,新农人团队正逐步壮大,将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老师,我来跟您取取经,对网络强村,我们师生团队怎么发力?”广东财经大学“网络强村”青年突击队以生动有趣的短剧形式,讲述了广东青年在网络强村工作中的担当。村史小队抓住惠州市徐田村红色文化特点,用美丽徐田的“好风景”制作系列短视频,用全景摄像将村史所承载的乡村文脉数字化;实践团队为惠州市观音阁镇的村民组织授课培训,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技术,为传统农业大镇注入数字媒体的力量;乡村影像与网络传播队为20多个县镇村摄制了100多部宣介片,有效提升了广东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广州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松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2015年,吴俊松团队选择了葛根这个单品去深耕,由于人员和技术跟不上,多个产业项目面临失败,公司险些破产。在村干部和客户的热心帮助下,他吸取教训,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地里去,到2018年底,公司成为了国内率先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割葛根的企业,培育出两个新品种,公司也还清负债,化险为夷。2021年,公司还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了葛根研究院,专项研究葛根育种、设备智能化、资源化利用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2023年,葛根研究院研发的首款功能性食品成功上市,今年以来,订单销售额已达7000万元。“我要深深扎根农业,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实现自己的农业报国梦。”在宣讲最后,吴俊松动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