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海丝穗东焕新:千年古港再造“科技长滩”

时间 : 2024-04-30 09:05:13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千年古港,历久弥新。沿着黄埔区穗东街道的海丝文化长廊漫步,“穗东八景图”勾勒出千年文化根脉,南海神庙、文昌古塔、海事博物馆等辖内文化地标,构成一幅精美的海丝文化城市画卷。

  不远处,扶胥运河连通工程逐步推进,这段历经800多年的古航道日渐焕发新生,即将打造“一河两带四点”的海丝记忆风貌带,融入“世界级滨水区”广州海丝城新一轮的蓄势腾飞。

  2002年8月,穗东街道成立,下设夏园、南湾、庙头、南石市4个社区,依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广州独特的一个“文化强街”。

  近年来,穗东街道还在全力推进辖内城中村改造、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同步聚焦产业振兴,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优质企业,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州东部中心建设成形起势,将目光放置千年古港海丝穗东,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强街,更能窥见一条科技长滩,一个万象更新的城市样本。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刘珊

  看底蕴:海丝潮起再扬帆

  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的穗东街道,是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文化“宝藏”。

  自西晋起,扶胥古港就是人们出洋启航的起点。进入魏晋南北朝,扶胥港作为外国船只到达广州的第一站,已是“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唐代“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并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遂成为各国商人汇聚之地。自此,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以扶胥港为起点的“广州通海夷道”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在古代,远洋航行充满未知和风险,随着航运越来越频繁,人们对海神的祭拜也日益隆重。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建立的南海神庙,便是供奉南海神祝融之地,历代皇帝派遣官员来此举行祭典,祈求“海不扬波”。许多文人墨客或来探访、或留下墨宝,韩愈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苏东坡在南海神庙留下诗碑,明代文学家湛若水、陈白沙、李鳌峰曾在南湾鳌峰书馆讲诵。

  如今,南海神庙是我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神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远近百姓都会来到南海神庙,为南海神庆生;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波罗诞”已经成为岭南地区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

  今年3月,由穗东街道承办的“波罗诞”千年庙会,自开幕即火爆出圈,热闹非凡。从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南海神庙,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据统计,庙会5天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营收近3000万元,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充分展现。

  近年来,穗东街道深挖海丝文化内涵,打造“海丝穗东”特色品牌,先后建设了海事博物馆、非遗文创工作室、麦炳荣粤剧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发布了《穗东历史文化汇编系列丛书》、海丝主题原创歌曲《起航》《眺望》,推动“波罗粽”入选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逐步探索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穗东样本”。

  在穗东街这片热土上,也孕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与爱国故事。南湾社区思齐公园内,有一处较高的土岗“烟稈墩”,它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古烽火台旧址,见证了南湾人民为抵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始建于1958年的南湾人民会堂,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南湾人建设的最具时代烙印的建筑。如今,这里经过重新修缮,设立了南湾初心馆,继续讲述着穗东街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让人们记住乡愁、感受初心。

  “文化是穗东街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我们要以紧跟潮流、充满创意的方式,擦亮‘海丝穗东’这个‘金字招牌’。”穗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功余说。

  看战略:高新产业挺脊梁

  “‘海丝’这个概念,怎样理解是关键。今天的海丝城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比如广阔市场、基础设施、贸易便利等等。”在广州海丝城规划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深化阶段终期成果评审会上,评审专家、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如是说。

  今年3月,896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中心轮廓初现,定位为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硬支撑、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穗东街道所在的海丝城,将沿着滨江建设11公里科技长滩,打造全球创新港城、海丝交往中心。

  3月下旬,耗时一年的海丝城规划设计工作落下帷幕,深化设计后的方案视野更开阔、谋划更系统、特色更鲜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何镜堂看来,海丝城要着重考虑将人文、环境、科创三者相融合,建设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滨水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

  未来,海丝城将打造成为“汇聚大湾区科技企业的世界级滨水区”“开放包容的海丝国际交往中心”“有温度、有魅力的黄埔生活新城区”——这也意味着,穗东街道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开始。

  2023年,穗东街道工业总产值141.52亿元,辖内共有53家规上企业。今年又有21家规上企业加入穗东“朋友圈”,全面掀起新一轮经济建设“大干快上”的热潮。

  乘着海丝城的东风,多个产业集聚区纷纷落子穗东,逐步成形起势。

  近日,广州(黄埔)粤港澳大湾区数创园项目现场机械轰鸣,施工队伍正在紧张地进行挖掘、物料搬运等工作,不断“刷新”建设进度。

  该项目位于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的部位节点,计划总投资8.1亿元,将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多种数字服务业态为支撑,打造集研发孵化、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智造产业园,预计可引进企业超400家,带动约1300名高科技人才就业,达产产值9.8亿元。

  遥望将军山,联东U谷黄埔科技总部港总投资达12亿元,重点引入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园区引进46家企业,过半数为高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占比32%;已入园企业达产产值18亿元,税收贡献达9000万元。

  “我们将在奋力实现千年海丝古港焕发生机中勇当先锋!”联东U谷广州片区总经理彭宝泉表示,将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优质企业,打造科技类产业聚集园区。

  在一只只产业升级“领头羊”的带动下,同样正在建设的大湾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剑指“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布中心”和“行业指数研究中心”,聚集智能制造零部件产业全生命周期各个要素,树立华南摩天工坊新标杆。

  谈起穗东正在进行的经济“攻坚”,孙功余信心十足:“我们将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招商引资,打开新的增长能级,储备新的发展动力,全力推动穗东高质量发展。”

  南海滔滔,丝路迢迢。在穗东,从千年古港到国际一流滨水活力区,开放创新的精神有了崭新演绎。

  看潜力:万象更新提能级

  位于穗东街道的南湾水乡,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向来有“广州小周庄”的美名。2023年初,南湾旧村改造项目正式获批,将通过整体连片改造,建设成为珠江文化景观带上广州传统村落与都市风情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活力体验区。日前,在南湾旧改现场,5个复建地块同时动工,复建地块一、地块二将迎来1486户回迁居民。

  “我们全家都非常支持旧改,期待看到南湾的新面貌!”村里六旬老人坚叔希望,通过城市更新,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南湾。“以后住进电梯房,有小区、有花园、有地下停车场,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更好!”

  即将蝶变的南湾,只是穗东街道旧改的一个缩影,庙头、夏园等旧改项目也迎来新进展:庙头村旧改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总建设量由37万平方米调整至168万平方米,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至126处,配齐当地居民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教育,大大提升宜居度;夏园旧改项目实施方案(片区策划)完成公示,意味着该区域旧改有望加速。

  通过旧改的“空间腾挪”,传统产业实现“上楼”,新兴产业得以获得发展空间,是提升城市能级、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着力点。今年,穗东街道将城市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稳妥推进庙头隧道、将军山产业园等18个重点项目征拆工作,提升城市发展新动能。

  伴随旧改的推进,区域迎来蝶变,社会治理迈上新的台阶。穗东街道从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推动共建共享等多方面集中发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建立网格双挂点双指导督导工作体系,构建“党建+融治、联治、长治”城中村治理新格局,解决基层治理问题108项。实施“133”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组建群众工作小组324个,调动324名党员、971名积极分子(居民骨干)编排入组,联系居民2916户。

  以民为本,优化公共服务。2023年,穗东街制定为民办实事清单,涵盖经济、基层治理等10大领域36项事务,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创新打造特色“五圈”企业服务模式,推进“一园一案”“一企一策”服务,畅通政企沟通圈、铺就惠企政策圈、辐射人才引力圈、开辟便利交通圈、完善配套生活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城为根,美化环境品质。围绕“庙—水—山—运河”一体融通,推动黄埔东路沿线、龙头山周边景观建设和扶胥古运河修复提升;推进全域公园建设,打造口袋公园、休闲广场等,逐步实现产城融合,构建宜居宜业城区。

  如今的穗东,底蕴更丰富,产业更兴旺,环境更美丽,基层治理更有成效。千年古港风采焕新,文化与经济“富矿”比比皆是,这座低调的海丝新城,已经准备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