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从“冻眠荔枝”看科技兴农

时间 : 2024-05-09 09:04:52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据报道,基于成花情况预测,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达178万吨,比去年减产45.94%。其中,广东、广西荔枝减产幅度较大。人们不禁要问,今年的“荔枝自由”能否实现?

  5月8日,话题“广东300吨冻眠10个月荔枝解冻上市”冲上热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时,现场展示了“冻眠荔枝”,并表示该产品在电商平台有售,目前已基本卖完。无独有偶,今年1月,从化荔枝也首次在冬季“勇闯”哈尔滨,跨过了40天保鲜期这道门槛。

  众所周知,荔枝贵在新鲜,却又非常娇气。在常温下,“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如今,“冻眠荔枝”解冻之后,色香味还能保持原来的八九成以上,着实让人惊喜。

  “荔枝产业要发展,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当荔枝不再是“夏日限定”,其意义不只是满足吃货们的味蕾。据统计,荔枝从“田头”走向消费者和生产线的过程中,“最先一公里”损耗率为15%至25%,降低损耗率、提升保鲜期,意味着果农可以增加收入,继而提高生产积极性。

  延长的是时间,跨越的是空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市场交换体系中,农产品价值=市场半径-生产半径,其绝对值越大,则价值越高。当下,全省正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做好“土特产”文章,农产品保鲜加工至关重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有利于摆脱“靠天吃饭”困境,减少“大小年”引发的价格波动,破解“果贱伤农”难题,乃至开拓海外市场,其积极性不言而喻。数据最为直观——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推广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部分品种保鲜时间从6天延长至1个月,荔枝鲜果远销欧美,出口总量增长59.2%”。

  “冻眠”如鲜,非一日之功。为了锁住“第一口鲜”,作为农业大省的广东一直在探索。2021年,广东提出在全省建设集仓储保鲜、加工包装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头智慧小站;去年6月,省科技厅成立荔枝保鲜工作专班,重点从现有技术集成应用上进行突破;此次的荔枝液氮冷鲜技术,涉及快速预冷、减菌护色等一系列处理,历经5年科研攻关,其创新点就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细胞破损,绝非简单的冷冻保存。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拓宽其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出信心和决心。

  不容回避的是,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网友们态度不一:有人联想到预制菜,也有人喜欢冷冻后的口感。严格来说,水果和预制菜不能直接等同,但其背后的心理逻辑,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一方面,“冻眠荔枝”是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不是取代“现摘现卖”;另一方面,部分网友担心的其实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交易不透明,不同品类混着卖,因而加强监管、充分告知、明码标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荔”争上游,“鲜”开未来。如何有效降低技术应用成本,结合“冻眠”技术延长相关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市场接受度,还需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