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南海科技大奖“丰收”,功在幕后

时间 : 2024-10-25 09:35:07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由佛山企事业单位牵头、参与完成的2023年度省科技奖共23项,牵头获奖项目连续5年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其中由南海区企事业单位牵头、参与完成的省科技奖项目共10项,数量居佛山五区第一,占全市获奖项目43%。

  从纵向看,南海区牵头、参与的获奖项目从2018年的4项,增长到2023年的10项,呈逐年成长的态势。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南海在省科技奖的“丰收”固然可喜可贺,其背后促成这一结果的谋划与实践,更值得关注。

  一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主体是企业。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本次南海获奖的10个项目中,有5个是由南海区引进、培育的创新创业团队牵头或参与的,其中佛智芯参与的项目更是荣获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南海对于人才的关注,早已有之。早在2004年,南海就已有了“人才强区”战略。到2011年,更是将人才资源上升为“第一资源”,开始实施“人才立区”战略,以人才为立区之本,促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

  13年来,南海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用好用足各级人才政策,广泛链接拓展高校科研院所、校友会、社会引才机构及各方面渠道和资源,磁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海已荟聚了超过63万各类英才,34个顶尖人才项目、95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42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近一半企业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4家企业更是跻身2023年全市科技领军企业100强行列。

  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希荻微,打破内窥镜影像设备国外技术垄断的欧谱曼迪,开发出世界首创的基于影像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口腔修复材料、拥有450余项知识产权的中科安齿等知名企业,都是从南海创新创业项目中孵化出来的佼佼者。

  曾经的创新创业团队、科创种子,在南海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地上成长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大树,带动了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保障有限资源的有效投放,南海从源头上就尽可能引入与“土壤”相适应的“种子”。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区,南海拥有16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许多是传统优势产业。这是南海产业发展的“基本盘”,也是人才的落点、科创的原点。围绕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南海引入创新创业团队与科创平台的基础逻辑。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广工大研究院为代表的33个重点科创平台及载体,正是在这一逻辑下落地南海。

  “种子”落地后,还要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近期佛山市、南海区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大力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的建设。其中,概念验证就是将研究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初步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化,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中试则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实验,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按计划,南海将布局建设超过20家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搭起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桥梁,推动人才、科技与产业融合聚变,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不仅如此,一直以来,南海还持续为落地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奖励支持、产业发展辅导服务、“益晒你”企业服务,以及包括银行贷款、创投基金投融资对接等金融服务。在生活性服务方面,南海发布“南海爱才十优”行动方案,深化“人才客户经理”服务制度,着力解决人才关心的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十个方面的需求,构建起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久久为功。南海以长期主义的坚持,守护科创“花开”。

  三

  本月上旬,南海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明确要大力激活人文经济、科技创新“双引擎”,为南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持久动力,牵引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

  如何激活科技创新“引擎”?南海思路明确:开创人才引育工作新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走好应用型科技创新之路。

  即将举办的2024年南海人才科技发展大会,将以实际行动落地这一思路:表彰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高才伯乐”,发起招才引智倡议,充分发挥“以才引才”“平台聚才”作用,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内培外引”并重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

  构建全链条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初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场地、研发、市场、融资上市等方面,激发区镇国资以及各方面社会资源的力量,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具体包括成立人才科创基金,大力培育社会耐心资本,引领带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南海鲲鹏人才服务扩盟升级,在延续生活性服务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构建全链条生产性服务体系等。

  南海深知,越是涌动的科技创新力量,越需要鼓励并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当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共识与行动日渐成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南海产业加速向新的后劲也会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