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全省规模最大水运口岸启用,中山与香港迈入一小时通勤圈 融合珠江口 “水上”大湾区

时间 : 2024-11-29 09:10:22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伶仃洋上,千帆竞发。

  珠江入海口,再一次迎来交通变局:11月28日,从中山火炬开发区东移至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

  这是继今年6月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市迎来的又一条湾区“大动脉”,将进一步缩减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距离——即日起,中山40分钟可达深圳蛇口、50分钟达香港国际机场、65分钟达香港中港城,各航线均比以前缩短了20分钟。

  这短短的20分钟,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水路通勤开启了全新速度,也意味着中山与深圳、香港的水路客运迈进“1小时通勤”时代。

  “缝合”珠江口,湾区“一座城”。

  随着深中通道、南中城际、新中山客运口岸落地,珠江口低空飞行升温,中山的水陆空交通网不断升级,与湾区城市实现1小时互达。珠江西岸,一个串联港澳、融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黄金内湾”新枢纽呼之欲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廖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中山到香港机场50分钟可达

  伶仃洋是南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海上运输通道,也是湾区城市互动的海上“高速路”和走向世界的起点。

  中山客运口岸从原来的火炬开发区横门水道旁迁至马鞍岛后,将直接融入伶仃洋的运输体系中。位于马鞍岛东端的新中山客运口岸,离深中通道登陆点仅数百米。从新中山客运口岸高处眺望,天气晴好时,可望见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淇澳岛乃至更南端的香港区域。

  如果说深中通道开启了中山与深圳的“同城化”进程,新中山客运口岸则是中山与香港深化互动的新开端。

  新中山客运口岸建成启用后,各航线航程将缩短约11海里,节约时间约20分钟。其中,至香港中港城的航行时间将缩短至65分钟,至香港机场缩短至50分钟。中山由此开启与香港的1小时通勤圈。

  水上运输一直是中山与香港互动的重要通道。2023年,中山客运口岸香港航线客流量居珠三角第一。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港澳与中山的互动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山港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流量呈逐步攀升态势,其中,深中通道通车后,暑期、国庆等假期节日通关人数屡创新高,单日最高峰超4200人次,其中不少来自香港。

  新中山客运口岸的开通,有望帮助中山接好这波香港客流高峰。除了路途变短,新中山客运口岸在硬件设施和承载能力方面也实现了全面升级。作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水运口岸,新中山客运口岸总建筑面积超9.9万平方米,是旧口岸的8倍,码头设计通过能力277万人次/年,目前开通两条香港航线(香港机场航线和中港城航线)和深圳蛇口航线,未来计划开通澳门氹仔航线。

  不仅规模全省最大,其监管查验智能化设施设备也处于领先水平。南方日报记者获悉,联检大楼共四层,涵盖旅客通关、联检部门及运营单位办公、免税商场、商业配套等功能。此外,口岸还配备了五条通行指廊,建有地下负一层车库,设有688个地下车位。前沿码头岸线长400米,拥有500GT泊位12个,包括港澳线泊位6个、国内线泊位4个及维修泊位2个,且设有旅客出入境通道各16条,码头设计通过能力高达277万人次/年,单日最高超过7500人次。

  除了硬件设施,新中山客运口岸在软件配套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口岸的出入境大厅各配备8条快捷查验通道和8条人工查验通道,并专门设置了特别通道,配备了全国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查验设备,大大降低旅客查验和等待的时间。海关卫生检疫通道从4进4出,提高到10进10出,在实现无感测温的同时,通过国际领先的全景式放射性物质图像定位系统,实现测温、核辐射监测、健康申报等步骤“一站式”完成。另外,旅客还可以在新中山客运口岸享受落地签证、香港机场预办值机、货币兑换等服务。在通关环节,新中山客运口岸将为旅客带来“无感化体验”。

  从深中通道的多项“世界第一”到全省规模最大水运口岸启用,珠江口水陆交通,全面升级。

  珠江口新枢纽,连接“海陆空铁”

  虽然是水上运输口岸,但新中山客运口岸却是一个兼具综合功能的交通枢纽。从高空俯瞰,新中山客运口岸右侧顶部的两个停机坪尤为显眼。

  今年7月印发实施的《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支持中山翠亨新区试点率先开放低空空域,在与港澳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发展覆盖港澳的低空飞行观光旅游业务,研究探索对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机服务。未来,拥有软硬件条件的新中山客运口岸,将成为中山与港澳以及周边城市开展低空飞行的重要载体,形成水陆空运输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湾区枢纽。

  在陆上交通方面,新中山客运口岸周边的线路和力量也不断增强。2023年3月,从马鞍岛接入中山的南中城际动工。这是中山参与建设的首条贯穿中心城区的城际铁路线路。建成后,南中城际将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运营。乘客不需要换乘,就可从中山中心城区(岐江新城)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珠江新城),用时仅需45分钟左右。线路还在马鞍岛预留了延伸至珠海及与规划研究的深南中城际的衔接条件,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轨道交通网。公开报道显示,目前翠亨新区马鞍岛内线站位已基本稳定,新建翠亨新区站和客运港站两个地下站点。

  此外,深中跨市公交已于今年6月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马鞍岛上设“中山国际人才港”站点。按照规划,新中山客运口岸建成后,深中跨市公交站在马鞍岛上的站点将作出优化调整,为口岸带来便利化的深中交通通勤选择。

  以新中山客运口岸为集散点,游客可在此获得水上客运、轨道交通公交、高快速路、低空飞行等多种形式的交通选择,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快速便捷穿梭。

  新中山客运口岸的全面升级,是中山交通向湾拓展的缩影。2022至2023年,中山市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排名全省前三。预计到2025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3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将跃居全省第二名。如今,中山市内所有高速路口30分钟可接入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5市的深江铁路正在推进,建成通车后将与广深港高铁连接,联通香港。“海陆空铁”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推动中山成为湾区的交通新枢纽。

  1小时通达,驶入湾区“同城圈”

  借助不断完善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中山构建起了“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通勤圈,中山也逐渐融入湾区、“黄金内湾”的“同城圈”,与周边城市的互动空间也进一步拓展。新中山客运口岸也正在探索新的联动模式。除了面向深圳、香港开通线路,新中山客运口岸将谋划开通澳门氹仔航线、珠海海岛游、水上观光等航线,联动的区域和业态将更加丰富。

  在水陆交通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中山与周边城市同向奔赴,融入湾区“同城圈”。

  在今年6月深中通道开通前夕,深圳前海合作区、宝安区、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联合签订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协议,围绕党建、人才、产业、招商、服务等方面,建立联席会议会商、党建人才活动轮值、区域政策协同和数据与信息互通等合作机制。此外,翠亨新区与宝安区已于去年签订两地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两区聚焦产业协作、交通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规划协同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目前,翠亨新区与深圳已实现超过230项事项“跨城通办”,深中经济合作区等跨珠江口协作产业平台正在建设。翠亨新区与宝安区正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与香港联动方面,早在新中山客运口岸落成前,中山与香港就开始探索程度更深的协作,谋划建设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前,中山全市已建成超40家创业孵化基地及港澳创新创业基地。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山市已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科创+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创业”“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模式正在中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湾区融合,交通先行。深中通道、南中城际、新中山客运口岸等大交通进一步“缝合”了珠江口,湾区逐渐成为“一座城”。中山将是这座“湾区城”的重要支点。

  新中山客运口岸四大提升

  ●旅客通关更加便利

  出入境大厅各配备8条快捷查验通道和8条人工查验通道;

  海关卫生检疫通道从4进4出提高到10进10出。

  ●功能配套更加完善

  口岸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超9.9万平方米,设有688个地下车位。

  将充分利用一线海景资源,引入美食名店,构建餐饮消费新地标。

  ●航运能级大幅提升

  前沿码头岸线长400米,拥有500GT泊位12个,较旧港泊位数增加了3倍。

  设有旅客出入境通道各16条,码头设计通过能力高达277万人次/年。

  ●内外联通更加快捷

  至香港中港城约36海里,航行时间缩短至65分钟;

  至香港机场约24海里,航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至深圳蛇口约20海里,航行时间约50分钟。

  记者观察

  两代客运港

  一条发展路

  从西江出海口到直面伶仃洋,40年来,新旧中山客运口岸的变迁,勾勒出一座城市东进的轮廓。

  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以港口通航为重要标志。1984年,在罗三妹山传来“不走回头路”的时代强音之际,中山港经国务院批准,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次年,中山至香港客运航线开通首航,数十万中山香港乡亲回乡探亲和投资建设的热情进一步点燃。

  凭借横门水道江海交叉的水运之利,开放的时代大潮在西江出海口激荡。在港澳乡亲“一定要回家乡看看”和中山人“一定要出去闯闯”的信念交织下,1985年中山港口岸旅客吞吐量跃升全省第二位,逐渐成为广东内河港客运量之首。

  2018年,中山港口岸旅客吞吐量增长至最高峰,达146万人次。而旅客吞吐量的倍数级增长现象,包含了一个“新城”高速崛起的奇迹:凭借中山港的优势,1990年,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火炬高新区”)在这片石岐向东14公里的滩涂地上创办。科创新城改变了中山城市发展格局,30多年后,火炬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而今,中山客运口岸再向东移,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目视可见。早在2012年,这一东移搬迁的动议就几乎与翠亨新区的成立同步提出。谋划建设多年后,一个全省规模最大的水运口岸落户马鞍岛,体现了中山一以贯之“向海图强”的决心。

  在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发展趋势中,新中山客运口岸将成为区域新一轮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黄金资源”向“黄金内湾”聚拢的发展大势中,直面伶仃洋的新中山客运口岸带来了珠江口创新资源流动的新“热线”。

  与过去中山港口岸兼具客货运输的外贸功能不同,新中山客运口岸以前所未有的航运能级和功能配套,瞄准了人流及其背后的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创新生态、创新经济,推动翠亨新区成为集聚湾区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

  新区有新港,新港聚新城。新通航的新中山客运口岸,已经带动了多条通往镇街与相邻城市的公路客运线路开通,人才流动热潮的效应将在繁忙的航运中得到体现。纵然城市发展有晴有雨,通航时刻表也不会中断。

  四十年来,发展的热潮从未退去,并将持续涌向未来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