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以创新引领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

时间 : 2025-01-03 09:22:37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回望南沙2024,我们能看到些什么?

  这里有科学的前沿:大国重器“梦想号”下水,助力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这里有成功的喜悦:小马智行登陆纳斯达克,海内外的智驾版图不断扩大。

  这里有世界的舞台: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盛会接连不断,南沙港区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催生科技产业互促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绝无仅有的战略留白,南沙地处湾区之心,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以及卓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发展空间禀赋,发展优势亟待进一步兑现为胜势。

  人勤春来早,1月2日,2025年首个工作日,南沙举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一揽子政策,表彰2024年突出贡献企业20强与高新技术企业30强,向全社会释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将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让科技成果能够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带动创新需求,发挥更多“1+1>2”的效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南沙发展动能转换,敢于变革、敢下本钱,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南沙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任燚 见习记者 张翊伟

  策划 黄少宏

  统筹 柳时强

  青年创新最高200万元支持 五大维度助力科学家大展拳脚

  当前,原始创新能力对于区域发展愈发关键。谁能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谁就能在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现场,南沙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创新驱动27条》”),并与省科技厅、省基金委完成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南沙联合基金(简称“联合基金”)签约。

  联合基金是广东省首支省区联动基金,将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南沙的原始创新能力。

  除了联合基金之外,当天发布的《创新驱动27条》中,多项条款提出对原始创新的支持,例如围绕南沙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按上级立项金额的1:1给予最高2000万元配套支持等。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沙是大湾区科学创新的重要“极点”。特别是在海洋科创领域,目前已搭建起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龙头,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和大洋钻探船为核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1+2+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

  加大支持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将引导更多创新源头活水流入产业生态,加快新业态、新动能的形成。

  以隔壁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为例。在肿瘤治疗领域,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其新型的放射与药物结合的二元、靶向、细胞级精准放疗,将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重要技术革新,成为对抗癌症的一把“利器”,为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除了源头创新之外,此次发布的“创新驱动27条”还有一大特点,即聚焦海洋科技、空天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符合南沙实际特色的创新赛道,突出产业创新的核心方向。

  目前,南沙汽车产业、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的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

  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南沙将实施“五个十”行动计划,即突破10项前沿技术、制定10个标准规范、打造10个应用场景、培育10家示范企业、建强10个科创园区,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沙支持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聚焦培育科技企业,南沙将对新认定的创新平台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对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是南沙的特色与优势,南沙将对与港澳共建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引育创赛获奖港澳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还将实施“图南之志”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新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据悉,南沙将全面支持和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人才支撑、科技金融、开放合作、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发展路径。

  把企业作为城市发展第一资源 真金白银支撑企业家大展宏图

  去年以来,南沙持续释放“把企业作为城市发展第一资源”的信号,推出“优化企业服务16条”,首次召开全球招商引资引智大会,此次大会也延续了之前对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大会现场,除了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外,南沙还发布了产业相关的《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推动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政策措施》(简称“双倍增”政策),旨在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成长壮大,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精准配置。

  一直以来,南沙都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南沙方案》“双15%”税收优惠政策已累计兑现红利12亿元,此外还形成了“强芯九条”“独角兽九条”“专精特新措施”等组成的多重专项惠企政策大礼包。

  在《南沙意见》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南沙还率先在全国发布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公布首批15条应用场景清单,让企业可以在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等领域领先一步,掘金技术应用新场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中,南沙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南沙将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按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额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新认定(复核)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双倍增”政策包括“五点十六条”,核心政策为支持试点培育企业规模倍增,激励梯度培育企业完成相应的规模“倍增”目标,并辅以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保障企业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全力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双倍增”。

  试点培育企业规模倍增,南沙将对不同规模和研发实力的企业根据其增长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在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方面,南沙将对产值首次突破特定规模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同时鼓励企业互相采购、协同发展,最高奖励300万元。

  此外,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南沙将对获评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称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绿色工厂等的企业给予奖励,最高500万元。

  聚焦企业投资增效,南沙将采取包括支持企业加大投资、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协同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等七条措施,最高奖励5000万元。

  此外,南沙将进一步保障企业生产,保障企业生产载体,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匹配合适的载体;支持企业生产用电。支持推荐企业列入用电“优保”、用电“A类”企业名单,缓解企业用电问题;支持推行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白名单”管理措施,推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以城之名致敬 让广大英才站上湾区之心“C位”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南沙将各领域、各层次的广大英才视作发展中最重要的最佳合伙人和代言人,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现场,2024南沙突出贡献企业20强、2024南沙高新技术企业30强授牌,让企业和企业家站上“C位”。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突出贡献企业20强,公司总经理蔡耀武作为代表分享了与南沙14年来携手共进的故事。

  2010年华凌制冷落户南沙,是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全球七大制造基地之一。在南沙区政府政策牵引与产业支持下,华凌制冷开启制造转型升级战略,2015年研究自动化、智能化,逐渐研发建成了家用空调内机、外机整套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于2020年成为美的集团第一家“全球灯塔工厂”。公司年产值从2018年65亿元增长到2024年年产值138亿元,连续6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实现规模翻番。

  “进一步加深产学研合作可以让更多创新的资源和人才集中到南沙,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对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耀武表示,华凌制冷的跨跃式发展离不开南沙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双倍增”政策的落地会使得周边产业链布局越来越完善,有利于华凌制冷进一步提高产能,突破发展瓶颈。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理事长袁峰是一个扎根南沙13年的老科技人,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代表,袁峰上台讲述了当初南沙助力研究院技术转化的故事。

  2011年研究院落地南沙,原南沙科工信局很快给研究院协调了逸晖路作为试点进行智慧路灯研究,从此走上了产学研转化的持续道路。“全国第一根智慧灯杆就在南沙万达市民广场,智慧灯杆现在风靡全国,可以说南沙引领了全国之先。”

  据介绍,广州软件院自2011年落地南沙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1个研究所+6个孵化企业”的“1+6”中科系团队,“正是在南沙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6棵小树苗,我们跟随南沙一起成长,也得到了这片土壤的静心浇灌和孕育。”袁峰介绍说,“例如团队孵化的企业中科凯泽在2024年的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上周也被评为广州市种子独角兽企业。”

  近日发布的《广州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2024年修订)》提出,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多层次引才育才,对全职高层次人才奖励最高300万元,对于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3-12万元的补贴。此外,在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方面,南沙也正提供高品质城市配套,让人才奋斗拼搏可以后顾无忧。

  截至目前,全区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15人、区级以上项目团队1768个;近三年,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数约占广州全市三分之一,近五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0%;2024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48名教授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今天的大会也是一次诚挚邀约。”刘炜表示,“今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实现之年、南沙建区20周年、南沙自贸片区挂牌10周年,我们在此动员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和南沙的广大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到南沙创新发展的热潮中,希望大家继续把握南沙发展的风口,共同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相关

  南沙推介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

  五大功能助企业

  扎根无后顾之忧

  现场,南沙对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推介。据介绍,平台主要有五大功能——

  一是统一企业办事入口。以前企业网上办事,需要在不同部门的平台、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平台中来回切换,流程繁琐,非常不便,平台上线后把所有涉及企业咨询、办事、政策服务的事项都整合汇聚,企业只需要记住一个平台、一个账号,就可以在这里了解和办理需要的服务事项,极大方便企业办事。

  二是统一企业诉求处理,以前企业反映诉求不知找谁、不知找哪个部门,有时反映上去,也不知道办理情况怎样,进度在哪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平台上线后,南沙将专门设置企业诉求反映模块以及企业服务专班,区里所有的部门都将设置自己的账号,企业只需要提出问题,部门将线上主动认领,诉求办理的流程、时限、进度全程可见,企业可以实时了解查询,极大提高服务透明度和行政效率。

  三是帮助企业落地智慧选址。以前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共享不及时,经常会出现企业选好地块后,因受土地性质、征地拆迁、地下管网、周边配套等因素制约,迟迟没办法交地、开工。企服平台专门绘制了全区的产业地图,把各职能部门涉及的产业、土地、配套设施以及地下管网等信息全部整合落图,方便企业了解地块的所有情况。另外,通过对各种生活配套、交通设施、生产经营部门落图,企业对选址周边的配套一目了然,让企业投资前就能够了解项目适合度,大大提高了企业项目选址、交地、施工、投产的效率和便利度。

  四是推动政策服务精准推送。平台依托精细的“企业画像”,通过“政策AI助手”可以为企业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优惠政策,预测可获得的政策兑现奖补资金,同时精准推送符合企业需求的相关政策内容和政务服务链接,方便企业一键了解、一键申报。

  五是为服务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企服平台上线后,企业可以实时了解项目洽谈、用地拍挂、合同签订、建设审批、项目验收、竣工投产等环节进度,对超时未办结的,系统自动对相关办事部门发出告警提示,实现从洽谈到投产运营全流程线上监管,大大提高各部门服务企业的透明度。此外,平台还具有“综合查一次”功能,把各监管部门多头、分散的企业执法检查数据在平台上汇聚、统计,对年度检查超过一次的企业,根据检查次数向不同层级的部门和领导发出告警提示,有效解决执法检查事项多、频次高等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