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AI+赋能新型工业化
如果说,未来有哪个科技前沿领域最具有颠覆性影响的话,那非人工智能莫属,将带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革命式升级换代。
作为东莞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过去一年,滨海湾新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育产业、强招商、搭平台。近期,东莞市提出全力支持滨海湾建设人工智能新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跨区域联动和产业链深度协作,构建产业、科研、技术等多方协作的生态圈,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
随着智能终端龙头企业OPPO滨海湾智慧园区投产,滨海湾正重点聚集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依托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构建工业模数空间、广泛布局边端智算网络、探索培育东莞工业数据要素市场,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以人工智能新区为新起点,滨海湾正加快推进核心区“灵犀岛”的规划与开发,打造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新示范,以打造全域全时的人工智能生态圈为目标,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
撰文:吴碧彤 郭文君
东莞制造新跃升 支持滨海湾打造人工智能新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要地方创新实践。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GDP过万亿元的国际制造业强市,东莞制造业历经了三次飞跃,从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走向先进化、自动化、品牌化。
不仅“能造”,更要“智造”。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东莞迎来了第四次飞跃——“智改数转”,通过拥抱AI、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全系统智能化升级。
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十、工业占GDP比重全省第一、跻身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东莞在发力人工智能上无疑有着先天优势,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市场,为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试验田和丰富的数据源。
随着工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加速到来,东莞决定举全市之力,在滨海湾打造人工智能新区,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这意味着,未来,人工智能不仅要赋能生产制造,还将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是滨海湾?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核心圈几何中心,滨海湾占据南北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与东西向深莞惠科技产业走廊交汇处这一关键节点,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两大国家级平台相邻,叠加“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
作为大湾区“最年轻”的新区、引领东莞未来三十年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湾自成立以来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引进OPPO、vivo、小天才等一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项目,同时又邻近长安、虎门等制造业重镇,龙头牵引力强劲、产业基础扎实,有利于中上游先进制造企业、下游智能应用企业集聚,促进产业生态加快“建圈”。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要技术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以及产学研融合的科创生态。近年来,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跨境贸易(大湾区)中心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平台落地滨海湾,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推进,积蓄未来创新动力源。
AI融入城市治理,处于建设开发初期的滨海湾交椅湾板块更具备布局智慧城市的天然优势。作为东莞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滨海湾以“智慧滨海湾,数字未来城”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数字政府、融合治理、数字经济、生态宜居等领域,进行智慧应用开发和应用数据反哺赋能。近年来,滨海湾持续创新智慧化应用场景、探索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已在智慧道路建设、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等领域率先得到示范应用。
AI应用场景创新拓展 率先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走在滨海湾的路上,你会遇见无人驾驶的环卫车在人行道、马路上缓缓前行,车子所到之处一尘不染,这便是滨海湾率先投入试点使用的智能网联无人环卫车。
作为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建设也是当前东莞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发力智能驾驶,“车路云”协同发展是关键,需要基础算力和云端智能平台的支撑。滨海湾携手华为打造智慧城市数据中心,能够支持已开发的34类AI视频算法和5类道路决策数据分析主题的运算,车端和路端收集到的信息会被传输到云控平台,让行车更智慧更安全,“聪明车+智慧路”一体推进的优势正在显现。
应用场景创新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上下游产业链集聚的重要“催化剂”。随着滨海湾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精密智造等企业的招引培育力度不断加大,通科汽车半导体总部及高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项目、中图仪器运营研发总部等一个个新项目落地,将为滨海湾抢占智能驾驶赛道搭建更好的产业生态。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在国内大型企业纷纷进入AI大模型领域的背景下,手机行业有望成为首批受益于大模型迭代的行业之一,为东莞等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还能为城市智能化进阶迸发新质生产力。”
依托全球算力中心,OPPO在滨海湾成立了AI中心,强大的云端算力可支撑千亿AI模型训练,加快推动AI驱动手机革新和生态重构,并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共建香港理工大学—OPPO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推动AI影像算法方向的创新和探索。
与此同时,OPPO滨海湾智能制造中心投产,通过建设5G产业研发中心、AI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集聚OPPO全球创新资源,打造更多智能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在现有产业基础、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滨海湾计划打造一个怎样的人工智能新区?以交椅湾板块为启动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未来将向威远岛和沙角半岛拓展,打造研发创新区和成果转化、场景体验区。
从短期谋划来看,滨海湾已在磨碟河片区规划1500亩建设“灵犀岛”作为人工智能新区的核心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关键问题,探索开拓具备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模式。
具体而言,“灵犀岛”将重点围绕工业模数空间、垂直行业大小模型、AI智能体、成果转化中心等多个领域加速布局,招引国内外优质的大模型底座和智能体开发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人工智能开放合作。
依托“灵犀岛”的建设开展专业化“揭榜招商”,滨海湾谋划推出工业制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文旅、交通等N个“AI+”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滨海湾已经设立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投基金,未来5年安排10亿元的专项政策资金,精准扶持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成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终端、先进制造、未来生活取得显著成效。
龙头企业平台化引领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创新
智能终端龙头企业集聚,是滨海湾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优势,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实现新的升级突破的关键牵引。
在OPPO滨海湾智慧园区快马加鞭投产的同时,vivo滨海湾智慧园区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将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移动互联网业务为核心,打造成为企业总部级研发基地。
龙头企业不仅仅是生产主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数字化管理与战略研究部主任尹静建议,滨海湾要引导龙头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专业孵化载体,孵化培育更多“新物种”企业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中小企业,开发生产一批竞争优势明显、未来市场空间庞大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并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除了在新的技术和算法上实现原创性突破,更为重要的是,结合一个个具体应用场景,运用人工智能解决真问题、创造生产力,是驱动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例如,推动产业园智慧化,在“灵犀岛”、精密智造产业园邻里中心建设中,结合生活配套、商务展示、企业服务、医疗服务等具体需求,打造智慧化场景;结合滨海湾未来学校入选全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学校,推动智慧教育融入教学课程、教学形式、个性化和数字化评价系统建设。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议滨海湾进一步完善人才扎根发展的‘软政策’与‘硬配套’,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晋祥表示,既要吸引垂直类的创新企业、高端工程师加入,也要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加强AI培训与教育,推动产业工人高端化,助力生产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
产业创新,离不开区域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未来,围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建议滨海湾不仅要发力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培育,更要积极与周边各大平台联动协同做好“治理的文章”,包括规则制定、机制对接、伦理限制、法律约束等,为新兴产业扎根大湾区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自由广阔的空间,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在两岸的融合发展。
打造开放创新格局,滨海湾还应发挥与港澳产业联动、制度衔接上的优势。尹静还建议,滨海湾应当积极探索与港澳地区的人工智能试点创新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各界合作,通过探索项目联合支持、人才联合培养、资金联合投入创新模式,形成粤港澳新型创新联合体。
■相关
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加强边端智算网络建设
推进数据要素服务
作为滨海湾引入的首个新型研发机构,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已成为东莞市重要的政策策源智库,深度参与东莞市人工智能方向重要项目规划的起草工作,以及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的建设规划。
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使命,成立两年多以来,研究院主要围绕边端智算网络建设和工业数据要素服务两大方面开展工作,并与国内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联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由东莞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辐射的工业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技术链接平台。
通过开发垂直类小模型应用到生产线上,以“大小模型协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而从工业现场提取和凝练高价值数据要素,又反过来推动小模型“自我学习与进化”,提升算法算力水平。
目前,研究院全面启动边端智算网络平台的建设,优先在PCB、半导体、模具等数个行业推进“大小模型协同”落地应用,牵引更多的生态伙伴参与边端智算节点的建设与登记,不断提高智算节点在各行业的渗透率,让更多制造业企业在低成本投入下,实现生产设备“AI自动化+算法工程师免现场+自主进化”。
前不久,研究院与东莞潮玩中心——石排镇联合成立了潮玩AI设计打样中心,将边端智算网络建设延伸至潮玩产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璞介绍,模具设计制作过程复杂,涉及模具的3D重绘、修复完善、拆件验证等大量经验工作,严重依赖人工经验。研究院正在研发的潮玩产业小脑,将打通潮玩企业全链条环节信息进行知识互联,开发创意灵感、形象模型设计、拆件制样等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智能体,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研究院已经与一家模具企业——端品精密形成战略合作,共同孵化创新型企业,致力于打造一批AI智能体,为模具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工业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决策支持和引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院全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所资源,研究院在滨海湾设立了东莞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加快推动东莞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形成全省范围内的数据资产目录,打通数据登记与交易环节。
发挥强大的数据服务优势,深数所东莞站联合合作意向单位共同推进东莞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提质,推动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打通赋能数据流通交易的“最近/后一公里”。滨海湾也将重点引育一批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等行业数据服务商企业,打造东莞数据服务发展集聚地。
研究院副院长孙晋祥认为,当前,东莞市全力支持滨海湾建设人工智能新区,能够汇聚更多AI优秀企业、高端人才、高价值数据集与算法模型,形成共享生态效应,将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通过更多政策引导支持,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将成为东莞市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集群,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创新高地,吸引更多耐心资本、科技龙头企业、创新中小企业及科技专家进驻。“我们也将继续推动边端智算网路和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的建设,紧跟省、市的政策,全力支撑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应用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