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资源下沉,如何做到“一镇一品”?
中国散裂中子源。黄政正 摄
新年伊始,东莞基层科创传来好消息。
在石龙,依托龙头企业和松山湖的强辐射效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宠物医药新赛道驶向“蓝海”;在道滘,瞄准BNCT与大健康产业,全镇吸收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在大朗,全市首个新材料产业园揭牌开园,7家企业率先入驻,未来还将规划10万平方米的园区。
东莞是全国4个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之一,这种特殊的行政架构,一方面有利于政令畅通、运转高效,另一方面,也赋予各镇街充分“施展身手”的空间。一直以来,东莞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发展路径等因素,决定这座城市行政架构、城市形态、产业格局十分特殊,镇域经济因此成为东莞发展的“底盘”。因而观察人士认为,镇街强,则东莞强。
在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东莞意识到,激活城市经济活力的密码就在基层。1月6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东莞将继续为镇村赋能,通过调动基层产业、资金、人口优势,为镇村发展觅新机、聚合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深深影响着基层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镇街科技工作的开展,也关乎全市创新发展大局。近日,东莞镇街科技工作市镇会商经验交流会召开,石龙、石排、大朗、万江、道滘5个首批开展市镇科技工作会商机制的镇街做经验分享,共探市镇联动推进产业科技发展的“新路子”。
●南方日报记者 唐卓
优质创新资源向镇街下沉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技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完全掌握了基于加速器的BNCT核心技术,自主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加速器的BNCT实验装置。作为散裂中子源的所在地,东莞成为我国BNCT技术研发的摇篮和成果转化的落脚点。
作为国际前沿的抗癌技术之一,BNCT被誉为治疗癌症的“第五疗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注射硼类药物,让药物与癌细胞精准结合,然后在中子照射下精准“爆破”,而不伤及身体其他组织。
有着“大院大所”和“国之重器”加持的BNCT技术,要如何为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在东莞科技系统的帮助下,道滘镇积极参与BNCT产业化工作前期谋划,推进生物医药医械及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与东莞市人民医院签订《道滘昌平片区建设生物医药医械大健康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
“为什么想要建设昌平片区产业园?一方面是立足道滘镇毗连市中心、靠近市人民医院和BNCT治疗中心的区位优势,抢抓产业技术变革的前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与市科技局建立了市镇科技工作会商制度,由双方主要领导作为召集人,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判和决策,立足挖掘潜力优势,打造未来产业。”道滘镇副镇长王建平表示。
目前,昌平片区产业园主要引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已收储土地480亩,能为大型产业和龙头企业提供优质载体。园区建立包括8个项目在内的重点洽谈项目储备库,引进南方医科大学、市人民医院的转化医学优质项目,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
无独有偶,大朗镇发挥临近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区位优势,以打造东莞首个新材料产业园“松山湖科学城新材料产业园”为抓手,着力建设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石龙镇发挥受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强辐射的先天优势,依托辖区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众生药业和两所三甲医院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聚焦宠物医药蓝海赛道重点突破、错位发展,培育发展宠物经济产业集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难看出,这些来自“大院大所”“国之重器”“龙头企业”以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优质创新资源,正加速向镇街下沉,形成“一镇一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产业新品牌。
科技创新能力向镇街传递
在科创资源和产业成果之间,横亘着一道深深的沟壑,唯有在上面架起桥梁,才能走通科创资源转化之路。
过去,广大镇街存在科创资源闲置、利用不充分、转化路径单一等问题,亟需化单打独斗为握拳聚力,以“联合创新”为手段,提升镇街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方面,东莞科技系统联动镇街优化创新资源新配置,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打通大科学装置、高水平高校院所与企业的融合通道,推动项目、人才、平台、基金一体化布局,实现从“点”的单项创新向“链”的联合创新转变。
去年7月,聚焦企业投融资需求,万江街道与东莞市金控、科创金集团、华中科大工研院设立8亿元产业基金,精准响应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发展需求,重点支持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试点镇街工业场景丰富的优势,以提升中试验证服务能力为主线,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在镇街落地产业化,探索“科技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大朗镇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东莞市首个新材料产业园,开园半年内吸引米开罗那等5家新材料龙头企业、研发团队及产业化项目入驻,总投资约3.99亿元,预计3年总产值将超过5亿元;石排镇则建设了全市首个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行业为主的创新创业综合体“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石排镇新能源新材料专区)”,以及全市首个莞港创科加速中心,拓展了青年创新创业空间。
通过将市级科技创新能力传递到镇街,东莞基层科创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有利于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有目标的成果转化,懂创新、会创新、能创新、敢创新之风吹遍莞邑大地。
科技治理能力向镇街延伸
当前,面对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镇街科技工作求新求变刻不容缓。提升科技工作统筹能力,完善市镇联席会议统筹决策、产业科技工作小组分工落实、重点任务与项目清单进展定期复盘的全流程跟踪落实机制,有效提升了镇街科技工作的时效性。
去年7月,石龙镇举行市镇科技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石龙镇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清单,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10项产业科技重点任务,并与东莞市科技局签署《试点科技工作市镇会商战略合作协议》。
在联席会议中,双方明确由主要领导担任双召集人,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成立由双方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石龙产业科技专职工作小组,统筹推动产业科技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市镇会商是我们创新镇街科技工作的一次大胆尝试,事实证明,这个制度是提升镇街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资源下沉镇街的有效途径。”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钟靖平表示。
未来,东莞市科技局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丰富会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加大力度推动各类创新资源下沉集聚到镇街基层。在首批5个试点镇街的基础上,面向有条件、有意愿的镇街扩大试点范围。此外,将在松山湖、滨海湾、水乡新城等三大战略区域板块强化统筹调度,积极推动在水乡功能区建立会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