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人机+”赋能应急救援与管理
“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立即前往马耳山解救两名被困群众!”2024年12月29日夜间,江门市应急管理局接到警情,两名群众因迷路被困鹤山市马耳山。救援队迅速响应,结合卫星地图、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功能对该区域进行扫描搜索,调派无人机精准锁定被困位置,通过“空地联动”的救援模式,克服夜间低温和复杂山路,历时近5小时成功解救被困群众。
面对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江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以“无人机+”赋能应急救援与管理,强化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与水平。
完善“无人机+”功能应用
智慧应急是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江门在推动应急领域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不久前,江门市应急救援和保障中心组织召开科技赋能应急管理无人机应用研讨会,江门市各应急救援队伍无人机业务骨干就无人机功能差异性和适用性、救援任务特殊性和需求性等内容交流经验,相互触发“无人机+应急”应用灵感。
比如,在巡查巡护中,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设备,能360度全方位拍摄并实时传送画面,织就一张“立体式”监测网;在监督执法中,无人机定期出动,抓拍取证违法行为;在应急救援中,无人机通过搭载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仪或救援物资,大幅提升复杂环境下的灾情侦察、人员搜救和损失评估能力;在通信保障方面,无人机可充当空中通信中继站,迅速恢复灾区的联络网络;在指挥调度中,无人机提供实时图像和数据支持,快速建模分析,让指挥决策更精准,救援指令更高效。
在“无人机+应急救援”方面,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多次实战运用无人机参与救援失联群众任务,通过无人机实时勘测建模,应用热成像模式进行搜寻,快速准确找到失联群众位置,利用激光和探照灯引导行进路线,迅速高效安全救出被困人员,分别在去年8月、10月、12月三起进山人员遇险失联事件中通过空中搜寻、二维建模、高效定位、引导救援、投放物资,成功营救11名群众。
江门不断完善“无人机+”体系的各项功能应用,积极探索多场景、多领域的科技赋能模式,为全市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提升救援队实战能力
江门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科学规划演练方案、推动现代化装备升级、强化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为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筑牢安全屏障。
2024年11月,由应急管理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面向太平洋岛国2024“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练在江门成功举办。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借助此次演练契机,江门市应急管理局推动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与8个太平洋岛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江门市应急管理局出台《江门市应急管理系统实战大练兵(2024—2025年)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支专常兼备、反应迅速、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加快先进装备的引进步伐,为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配备雷达生命探测仪、地震搜索机器人、破拆机器人等高端设备,逐步完善与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装备体系。
江门还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合作共建应急管理学院,目前已实现招生,并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开展专业硕士招生,为防灾减灾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此外,江门市应急管理局还揭牌启用江门市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通过打造沉浸式培训基地,全面提升公众的安全素质和应急技能,为推动全民应急能力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