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助力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时间 : 2025-01-15 09:30:27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审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委员们围绕报告内容,从本职工作出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回应民生诉求等方面畅谈感受、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积极地履行委员职责,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智慧与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杜玮淦 吴晓娴 黎华联 黄锦辉 魏钰 李业珅 陈子阳 王芳 汪祥波

  焦点1

  大湾区建设

  构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

  省政协常委会报告提到,注重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港澳委员众多的优势,不断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度,助力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三种货币,这种独特性会加大三地联通、贯通、融通的难度。对此,省政协委员、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副总裁陈永德建议,建立区域内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沟通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软联通”。他指出,金融产品迭代速度快,希望这个平台聚集全球高端金融人才,加快布局前沿性金融服务产品,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同脉相连,同根同生。省政协委员、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说,文创产业逐步成为粤港澳三地政府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南沙拥有关税、基建设施、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可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大型文创产品储存和交易中心,参与到全球文创产业的竞争之中。他建议,可在广州南沙筹建文创产品储存与交易中心,推动文化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大湾区文创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省政协委员、清远市嘉恒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尚鹏关注到,粤港澳大湾区在品牌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品牌定位尚不够鲜明,品牌凝聚力有待提升。他建议,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支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品牌库。基于大湾区各城市的特色与优势,明确各城市的品牌定位,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品牌体系。设立品牌评价标准,对入库品牌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估,确保湾区品牌质量。

  焦点2

  新质生产力

  发挥大科学装置与高校协同优势

  如何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凝聚智慧力量?

  “大科学装置不仅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更是汇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磁石’。”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物质研究院副院长邢宏喜建议,发挥大科学装置与“双一流”高校的协同优势,依托在粤高校设立大科学装置联合岗位,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长期参与装置运行与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点实施长周期、分类分层考核,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长周期支持。

  新质生产力如何“出海”?委员们围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献计出力。

  广东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约48.9万家,AI相关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4万件,均居全国首位。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牛保庄说,广东可以引导AI初创企业在零售、游戏、服务商等领域快速进入海外市场,形成用户基础和商业生态。他建议,出海初创企业要建立优质内容生态,通过跨行业、跨品类布局降低政策风险。引导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跨境贸易等AI技术服务的幕后支持。

  焦点3

  “百千万工程”

  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水平

  围绕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委员们纷纷畅所欲言。

  人才是助推“百千万工程”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一些地区存在人口外流现象,对此可以重点推广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全程托管等模式,破解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和人才不足。”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吴振先一直非常关注乡村人才培养的问题,他建议,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农业服务托管,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经营水平。

  近年来,广东乡村里发生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一批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典范应运而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省政协委员、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陈仲策关注农房风貌管控工作,他认为农房外观和结构除了要考虑区域和整村的总体建筑效果,还要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建议积极推广优秀的农房设计方案,鼓励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省政协委员、潮州市总商会副会长蓝泽敏一直关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他以潮州、梅州范围内的凤凰山为例指出,凤凰山区域是茶叶“凤凰单丛”主产区,也是畲族文化、潮汕民系、客家民系交互融合的区域,形成了共同生活、经济互嵌、民俗相近的特色。他建议打造“潮客畲”交流融合发展示范带,以文化交流为纽带,激发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同时联动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带动村民增收。

  “教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乡村教育不能只注重学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省政协委员、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卢曦今年带来的提案,关注推动高雅艺术进乡村学校,建议组织高校学生到乡村学校参与音乐教育,培训乡村学校音乐老师,提高其专业水平,让乡村的孩子们也可以接触到更多美好的音乐。

  焦点4

  回应民生诉求

  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民生无小事。过去一年,省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诉求。会上,委员们也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关注到,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如罕见病创新药物缺乏,罕见病药物研发与引进、诊疗技术创新等方面缺乏配套支持政策。

  为此,她建议专门出台针对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的政策,给予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优先审评审批、优先评选为创新产品的激励;进一步拓展“港澳药械通”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品种,加快引进临床急需的药品器械,助力罕见病治疗药品、罕见病防治医疗器械注册上市;搭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罕见病科研资金支持体系,为助力罕见病科研攻关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眼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幸福。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认为,广东省在眼健康治理方面有成功经验和先天优势,可以围绕关注“一老一少”建设“眼健康治理全球示范中心”。他建议,要制定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以“一老一少”先行,推广至全年龄段人群,加大投入与科研支持;要夯实基层,下沉优质资源,加强眼病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防治水平;要技术赋能,融合新技术打造智能三级诊疗网络新范式,同时升级公卫体系、整合防治资源、打造全球眼病示范中心。

  省政协委员、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在调研中发现,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较高,普惠托位、住房保障供给有限,女性生育后职业发展受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当前的生育意愿。她建议,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形成“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