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春早,潮涌湾心。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长假,在广州南沙举办的大湾区灯会着实火了一把。日均近3万人的八方来客,点燃了这颗湾区之心的节庆消费。
同样热火朝天的,还有当地如火如荼的产业发展。
春节前夕,南沙推出“惠企新春大礼包”,发布“强信心八条”,着力稳工业、做强服务业、促消费,通过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带动当地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春节生产“不打烊”。2月5日,南沙多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跑出新春“加速度”。
2025年,是南沙建区二十周年、自贸区建设(运作)十周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中考之年以及“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对于南沙意义非凡。
非凡之年,当有非凡作为。开年以来,南沙结合自身战略优势、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围绕实施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等“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坚持以“起步就冲刺、开局就决战”的干劲改革创新再出发,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开门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擘画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春耕图。
加速推动项目落地
多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开工
“年初五从老家出发,初六已在项目上工作,现在准备横幅、彩旗、邀请函等物料。”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二期项目负责人黄泽龙说。今年他提前从广西桂林返回南沙,目前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已陆续到位,迎接节后首日开工。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南沙珠江街道,新建总建筑面积5844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药剂科、医技科室、保障系统、业务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八项设施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库等。总工期1095天。
黄泽龙介绍,年前项目已进行施工现场的围蔽,工地大门的安装,场地平整及完善现场的临水、临电,施工现场已进2台旋挖桩机、2台超前钻机及4台挖掘机。
在黄阁大道北,总投资约3.5亿元的黄阁智造创新工业园项目同步开工,规划建设高端制造创新工业园,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电子等研发生产制造型企业和相关上下游企业,预计入驻园区企业创造年工业产值合计达9亿元、年纳税合计超过3300万元。
优质、配套齐全的产业载体能够实现产业链群协同、承载项目快速落地。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加快建设一批优质产业载体。
“三、二、一,开工!”2月5日,在万顷沙镇“芯片一条街”,南沙科创中心芯新产业园三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首批建设项目为综合楼、公寓宿舍以及社区商业中心。
“2022年11月底项目一期正式入驻,二期正在建设中,但前两期产业配套功能缺乏。”项目负责人孙广师介绍,三期建成后,将补足片区居住、商业等配套设施,打造“功能完备、空间开放、精准配套”的产业园区。
几乎同一时间,南沙启动“春风行动2025”系列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高效对接平台。首场线下招聘吸引了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广州绿成餐饮供应链有限公司、广东丙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近50家企业参与,涵盖了制造、餐饮、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提供软件开发工程师、电工、主播等超2000个就业岗位。
从产业项目落地,到新空间打造,再到线上线下资源链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南沙以一场实干表明了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速集聚
发展产业,是南沙开发全面展开的核心。
1月中旬,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埔文冲”)龙穴厂区船台,同济大学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已完成船台阶段建造工作,“下水”后将转入舾装和试航阶段,计划于今年5月交付。
黄埔文冲是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大型船舶企业,目前手持订单超540亿元。日前黄埔文冲将总部迁至南沙,使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南沙相继竣工交付一系列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包括我国首艘自主研制建造的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初显。
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系列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抓早抓实抓细落地。
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南沙开年第一会发布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向全社会释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会上,南沙出台了《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推动企业规模效益双倍增政策措施》《广州市南沙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孵化科技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南沙主动出击稳住汽车制造业大盘,积极扩大汽车出口,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发展壮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引进核心船舶配套企业,加快新能源船舶应用推广;同时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自引进第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晶科电子以来,南沙近年陆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等代表性企业,瞄准第三代半导体,初步形成晶圆材料、外延片、晶圆制造、测试封装、模组器件的链条。
创新提振节日消费
城会联动推动人财两旺
消费活力旺、产业动能强,络绎不绝的消费者为南沙带来新春消费“开门红”。
从元旦假期到春节长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南沙始终“人气爆棚”。
自1月初“请到广东过大年”春节文旅系列活动推出以来,南沙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为媒,用实力“宠粉”,从姹紫嫣红的花市花灯,到亮点纷呈的民俗非遗;从琳琅满目的美食美品,到酒店商超的节庆活动,一股文旅热潮与消费浪潮在全区掀起。
为让游客全方位、深层次地感受到城市诚意,南沙开启城会联动促消费模式,节前推出第一轮“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灯会专项消费券活动,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00万元,适用门店包含全广州市超1900家;
春节期间,南沙区内重点商圈、商户推出“凭门票到店消费优惠措施”,超105家商圈内商户提供灯会活动专属优惠,其产生双向赋能效应,培育全区餐饮消费新动能。
南沙花园酒店总经理龙伟彦介绍,大湾区灯会期间,酒店推出套餐抓住赏灯会部分客流,春节七天假期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实现高开房率。
一线案例
湾区花灯成顶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四,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日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成为大湾区文旅活动的新晋顶流。
大湾区灯会短视频大赛自春节前夕启动以来,共吸引超万名游客参与其中,在朋友圈分享湾区花灯顶流的短视频作品,吸引众多网友围观及好评。
在滨海公园、南沙天后宫、蒲洲花园等大湾区灯会园内多个爆点灯组及九大舞台,短视频大赛的宣传展板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扫码,参与线下互动体验。
抽中1张“68天一人畅游票”的游客刘先生,是其中一位幸运儿,他可以凭借此票在灯会期间无限次畅游。春节期间,刘先生不仅邀请了同事、家人,还特地招呼外地朋友前来共赏灯会美景。
提起大湾区灯会的游玩体验,刘先生更是赞不绝口。“我最喜欢的是天后宫下的簪花女神,夜晚的灯光效果非常美,在水中还能看见倒影,整个场景如梦如幻,好多人都在合影留念。”他坦言,虽然常年生活在广州,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此惊艳的灯会场景。
同样幸运中奖的梁女士,决定在元宵节前再来一次大湾区灯会。她的爱人对“海上丝路·国际交响”超大型灯组群赞不绝口,儿子则对“齐天大圣”灯组情有独钟。她说,大湾区灯会的主题丰富、设计时髦、科技感十足,完全值回票价,希望未来南沙还能举办如此壮观的灯会。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大湾区灯会短视频大赛相关视频作品将集中展播,面向社会选出人气作品。
作品展播结束后,将评出个人组别和集体组别的一二三等奖,两个组别获奖者最高可获3000元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