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第一会’,我们献上含金量十足的‘新春第一策’,重磅推出‘新质生产力30条’。”
“新年伊始,我们再次按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快进键’,设立科创母基金,规模提升至50亿元。”
“第一季度,152个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总投资1471亿元,全市最大签约项目——投资549亿元的藏粤直流工程落户广州开发区。”
迎着春光再出发,2月7日的黄埔“新春第一会”上,传递出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农历乙巳蛇年开工后,广东省、广州市相继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坚持“产业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奋进号角。
黄埔区在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当天,还同步举行广州开发区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开工项目中,产业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占比近八成,组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智造天团”。
当天,全市首家建行科技支行落地黄埔,规模90亿元的广州首批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为这场硬核科技盛宴注入了金融“动力”。
大会提出,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擂起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催征鼓”,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当好广州产业增长极
挑大梁者,增长极也。
“没有产业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更不会有开发区的明天。”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在会上如是阐述。
事实上,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浪潮中,黄埔的“三城一岛”被寄予厚望,省市战略将其打造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无疑是关键之举。
去年底,广州谋划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出了在全球产业版图重塑中勇攀高峰的动员令。这其中,15个战略性产业,有8个布局在黄埔;6个未来产业,更是全部落在黄埔,担子千钧之重。
黄埔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肩负着“广州产业增长极”的重任,便必须在对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定位、选赛道,在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优势、育新能。
看过往,黄埔扛起了“经济大区挑大梁”的重任重担。从“三来一补”的粗加工起步,到形成5大千亿级和3大五百亿级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驱动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观今朝,黄埔在转型阵痛中奋力突围破局、浴火重生。加压奋进,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百济神州、华星光电T9等25个百亿级项目陆续投产达产,粤芯三期建成投产,康方生物、现代氢能等企业以年均翻番的速度成长壮大、攻城略地,这批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引领黄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
展未来,黄埔有信心有底气当好广州产业发展的增长极。近两年,黄埔每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超40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这些新质生产力项目就像初春播下的种子,必将在黄埔这片创造奇迹的沃土茁壮成长,迸发出勃勃生机。
大会透露,今年黄埔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推动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设立超3000亿元科创基金矩阵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陈杰说,这是广州开发区前进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潮头逐浪勇击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黄埔如何破题接招、求新求变?在“新春第一会”上,思路已经明晰:布局产业新体系、设立新办公室、给到新政策。
此次“新春第一会”直言,黄埔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形成招商主力军“新队形”,探索重点产业办“新打法”,并提出聚力打造五大“增长极”,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的“增长极”。
城市竞争最关键的是产业竞争。以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为动力之源,黄埔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做优、未来产业培育三大攻坚战,加快打造“万亿制造”的现代“产业旗舰”。
在大会现场,一个“走路”步伐几乎可媲美人类的人形机器人亮相,在新年迈开“新步伐”,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据悉,黄埔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矩阵。
——以“大院大所大学大企”为主体,打造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聚创新之势,方能兴产业之强。依托“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黄埔推动“1个主导产业+1个产业创新中心+1个概念验证中心+1个中试基地”的创新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
——以“三城一岛”为承载,打造产业空间高效联动的“增长极”。
高能级战略平台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新一年,知识城将争取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增长极”;科学城大力发展新型显示、智能装备、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增长极”;海丝城做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时尚消费,打造新业态“增长极”;生物岛锚定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打造生命科学“增长极”。
——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打造产业合作开放共享的“增长极”。
开放是黄埔的天然底色。一方面,黄埔全年计划引进战略科学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00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另一方面,黄埔探索企业“抱团出海”新模式,扩大创新药、新能源车、平板显示“出海”,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工贸企业100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50个。
——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支撑,打造产业生态最好最优的“增长极”。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现场发布了《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简称“新质生产力30条”)、《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等重磅政策。以“新质生产力30条”为牵引,黄埔谋划推出“1+15+5”政策体系,通过真金白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与此同时,黄埔统筹打造规模超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矩阵,设立50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
新设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
与企业家同想同干
对于黄埔而言,这场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既需要产业体系的向新图强,更依赖全域奋斗者的向新启航。
大会上,黄埔17个镇街一把手立下了干字当头、务求实效的军令状,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亮目标、晒思路。
本次大会的一大看点是,陈杰对全区干部职工提出了新春开工的三点要求,均指向企业家。
首先,要与广大企业家想在一起,树牢“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理念,以“审批大提速”推动“效率大提升”,承诺对企业“服务周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还要做到与广大企业家站在一起,落实挂点联系重点企业机制,旗帜鲜明为企业家撑腰,大张旗鼓为企业家站台,用好“埔企通”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热情服务。
最后,是要与广大企业家干在一起。
本次大会上揭牌成立了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这是黄埔新年开出的“新局”,新组建包括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内的六大产业发展办公室,强化资源整合、统筹督导,凡是有利于项目建设的“马上干”,凡是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坚决干”,凡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加班干”,以实际行动真正让企业感到“放心”“暖心”“舒心”“开心”。
历史从来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
在科思创集团热塑性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负责人何骏晖的眼中,广州开发区不仅是理想的增长平台,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创新中心。就在去年,科思创再次“加仓”在黄埔设立热塑性聚氨酯(TPU)亚太区研发中心,这也是他们在华南地区的首个研发中心。
黄埔是广州乃至全省的探路先锋、示范标兵、动力引擎、中坚骨干。唯有挺起产业“硬脊梁”,才能真正挑大梁,催生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示范之区。
数读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奋战项目新春
“开门红”
●一季度签约开工152个项目,总投资1471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1296亿元
○开工项目117个,总投资约73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856亿元
○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约736亿元,达产产值(营收)约440亿元。其中,93个为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约581亿元,占开工项目总额的八成,预计达产产值(营收)约846亿元
撰文: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