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2月2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举行。
发展低空经济、孵化未来产业……12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宣讲员,讲述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创新创业故事,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贡献力量。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有机会乘着飞行汽车,在这片热土自由翱翔!”广汽研究院工程师范禹是广汽第一个乘坐飞行汽车上天的人,他说,飞行汽车正式试飞前,曾出现连续烧坏电机控制器的难题,团队梳理所有测试数据,从损坏的源头进行原理分析,发现可能是电磁兼容问题。但问题的确认,需要近距离在高转速的螺旋桨下测试。在40摄氏度高温暴晒的停机坪上,团队工作人员推开防护门,到螺旋桨下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测量,在高温和大风下反复检查测试,终于成功攻克了电磁兼容的核心技术难题。目前,广汽刚刚发布了第二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eAirjet,发布了广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从陆地智驾到飞行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广汽人正二次创业再出发。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谢陵曾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2017年下半年,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在飞行器研制所需的电机、复材、机械加工等方面具有完善的供应链,他来到广东这片沃土自主创业。C919的研发经历,让谢陵内心一直有着设计载人飞机的梦想,2021年,公司进入了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赛道。相较于直升机这类传统飞行器,eVTOL更加安全、智能和环保,综合运营成本更低。“今天我从中山开车过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但如果乘坐我们研发的eVTOL,从中山直接飞到这个会场,只需要30分钟左右。”谢陵说,公司研发的载人eVTOL已于2023年10月份成功首飞,他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智造、广东智造的飞行器,将翱翔在世界科技的蓝天之上。
“2024年11月17日,是我们‘广海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助理工程师张发涛讲述了逐梦深蓝的故事。2017年,“梦想”号计划拉开序幕,钻井设计团队深入全国各地的钻井一线进行调研,联合设计院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探船型;工作人员还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1000余项技术澄清,确保了各类设备和零部件按时间节点顺利安装;短路试验是验证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方式,但“梦想”号上要做的是6600V高压、1万多个监测点的短路试验,“90后”青年突击队员们主动请缨,把1万多个监测点的试验数据顺利完成……在大家的拼搏下,“梦想”号仅用4年就完成建造并顺利入列。
科技引领创新制胜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活力,正在广东持续迸发。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抓住机遇,孵化未来产业?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曦认为,要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与未来产业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具体而言,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发展未来产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方面,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完善孵化未来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0—1”阶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机制,在“1—10”阶段完善科技成果确权、中试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金融政策等,在“10—100”阶段帮助企业拓展全球市场,让创新者在大湾区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彭曦还用DeepSeek预测了2028年大湾区未来产业的总产值,他相信大湾区必将孵化更多的未来产业。
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施玉书是扎根“计量”工作20余年的“计量人”。施玉书说,2007年,他参与到我国第一台纳米计量标准装置的技术攻关,其测量准确度水平达到了0.5纳米,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纳米几何结构计量标准装置”的成功研制,标志我国在纳米尺度从此有了自己的量值源头,不再受制于人。在团队的推动下,施玉书快速成长,牵头参与了多台套纳米计量标准装置的自主研发。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4年后,技术自主可控的计量型微纳测量仪器已实现产品化开发,并顺利销售。
2018年4月,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季华实验室应运而生。季华实验室材料与科学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李小兵说,没有质量过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进的设计和构想都无法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材料需先行。他和团队在TiAl材料领域耕耘20余年,实现了TiAl研究与应用“从0到1”的突破,推动新型钛铝材料发动机气门在今年实现规模化量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国TiAl合金在民用领域首次应用的重大突破,这些成果还将逐步应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高端赛车等领域,助推我国高端装备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目前,实验室相继在半导体、新型显示、遥感装备等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已孵化出20余家科技公司。实验室正牵头组织实施广东省“璀璨行动”,打造我国显示产业千亿产业集群。
珠海天威飞马首席品牌官彭卫民分享了自己创新创业的故事。彭卫民说,公司从创立起,就对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产品研发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专利,让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比如在捷跃硒鼓(0废粉硒鼓)的研发初期,为攻克硒鼓的废粉问题,团队组织了一次产品测试,结果导致粉尘飞扬,整个实验室里一团糟,一位工程师说:“现在大家能够感受到客户的阵痛了吧。”那一刻团队意识到,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将原有专利从竞争保护的角度,转变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切入点。在第三轮材料筛查第3885次实验中,团队终于找到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能有效地减少碳粉泄漏,并大大提升产品性能。彭卫民说,要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促进成长,助力我国打印耗材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这20多年来,工业设计从借鉴到局部创新再到现在的深度创新赋能,和产业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潘定龙分享了造出第一台会议智能交互平板的故事。潘定龙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设计院院长,2007年,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视源电子搬到了新产业园,会议越来越多,开会用的投影亮度低,搭载音视频功能还要连很多线。能否做一台拥有所有会议功能并可以交互的现实屏?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这一产品终于做了出来。潘定龙说,工业设计的用户思维和创新精神,有效推动了公司从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智能智造的现代化企业。
如何在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同时焕发新活力?广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园区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巧妤分享了“一方东山”的蝶变故事。为了让东山文脉得以传承,朱巧妤和团队找了许多东山片区相关的艺术家、音乐家,以街区音乐会、画作展览的形式,把东山文化的内核传达更多人。同时,把老旧停车场变成活动场地,组织策划特色活动,近两年来,成功引入了近100场创意市集、艺术展览、户外运动、天台露营、音乐演奏等特色活动,推动历史街区与传统文化、时尚艺术、人文商业相结合,活动期间日均吸引近3万名游客前来。朱巧妤说,现在的“一方东山”,已从老旧的商业大院摇身一变,成为文创潮流的新地标、品味乡愁的新窗口,更成为传承文脉的新坐标。
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周运贤2015年和团队来到横琴创立公司,深耕跨境电商和互联网领域,成为首批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周运贤说,近年来,公司在广东梅州、茂名、阳江,湖北竹山和湖南衡阳等3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推动绿色通关服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公司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23年,公司获得几内亚比绍政府授权,承担该国国家平台的建设任务,重点服务葡语国家,助力数字贸易和数字中枢建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澳门创业者,我深知,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的机遇。”周运贤说,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