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年2月开始,在广州市中心,叫一辆自动驾驶Robotaxi往返机场或高铁站,已经成为现实。4条示范运营专线的开通,也意味着小马智行真正驶入广州核心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区。
作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政策试验田+技术策源地+场景练兵场”的立体模式重塑行业格局。
从车路云一体化基建到跨境数据互通规则,从芯片研发到整车制造,大湾区依托“9+2”城市群的产业链协同优势,正以更全面的应用场景、更深厚的技术积累、更完善的智驾生态产业链、更前瞻的政策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打造世界级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在这里,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革命正在从图纸驶向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 拱千舒 魏泓泉 统筹 郭小戈 邵玉梅
全面开花 生态体系优势凸显
近日,小马智行正式开通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用户可搭乘自动驾驶车,从广州市中心相应地点往返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不仅在广州首次获批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小马智行也是首个将自动驾驶Robotaxi开进广州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的企业。
就在2月14日,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披露大量持仓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文远知行当日在美股交易中大涨超135%,连带小马智行、比亚迪等智驾概念股也集体飙涨。
仅在2月,粤港澳大湾区便迎来多个自动驾驶“大事件”,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的目光。这里,正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沃土。
如今,广东已经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产业生态体系,不仅拥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如祺出行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生力军,小鹏汽车、比亚迪等龙头车企也在智能驾驶上加速量产,在多个细分领域全面突破。
在应用场景上,从Robotaxi到商用车,广东自动驾驶产业已经形成“全面开花”之势。
2月6日,文远知行正式发布新一代无人物流车——Robovan W5,可在快递、城市配送和各类点对点物流领域,提供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如今,文远知行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高阶智能驾驶五大产品矩阵,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
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上,广东也在强化发展优势,多个智能驾驶技术成果全面量产。此前,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新方案,把高阶智驾的入门价格下放到6.98万元,硬件成本降至4000元以内,打破智驾技术长期集中在高端车型的格局。
小鹏汽车今年也将规模量产自研高性能芯片图灵芯片,可同时应用于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小鹏的目标是在2025年做到L3级别自动驾驶,并在2026年扩展到全球。要做好自动驾驶,核心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和软硬结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
跨界融合 协同迸发新动能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可能会接近65%。
随着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为何粤港澳大湾区能够迅速抢占先机?
正是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生态,从传统车企的智能化转型到科技巨头的跨界融合,再到完善的产业链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崛起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重要高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广东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570万辆,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作为汽车制造业大省,广东有着发展自动驾驶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东坐拥比亚迪、广汽集团等汽车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加快自动驾驶跨界融合,通过投资和孵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和产业链资源。这种“传统车企+科技初创”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还为其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去年12月11日,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签署Robotaxi战略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打造具备商业运营竞争力的Robotaxi规模化量产车型,共同推动全无人Robotaxi量产商业化落地。2024年10月,广汽资本投资小马智行约1.91亿元,共同推动Robotaxi商业化运营。
不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加成熟,腾讯、华为等ICT产业巨头进一步强化赋能,两者已经进行了多轮的深入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大湾区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例如,华为等企业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持。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提升了技术的整合能力,还为大湾区自动驾驶产业的生态构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更为关键的是,广东打造更为完善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广深为“双智试点”引领,惠州、东莞、肇庆等周边地市进行“多点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涵盖整车生产企业、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传感器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而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路径规划等领域的算法研发上,大湾区企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例如,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的视觉感知技术,为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腾讯、商汤科技等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积累,则为自动驾驶的决策和控制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广东路测场景丰富,对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技术的迭代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表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率先构建技术、场景、资本、人才协同的全要素产业生态系统,在人工智能治理标准制定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中起引领作用。
前瞻引领 顶层设计蹚新路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也让广东自动驾驶产业驶入快车道。
以广深为例,从全国首个批准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到首个开通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应用线路,再到首个发布城市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规划,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多次刷新“全国第一”的纪录。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前瞻引导和大力支持。
2024年8月,广州发布《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广州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车之城”,其中,L2(含)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占比超过80%,L3(含)以上级别新车占比超过20%,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投放车辆达1万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将于2月28日发布,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将对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条件、安全保障、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再看深圳,2022年,深圳率先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去年8月,深圳发布全国首套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地方标准,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地方准入。
而在行业监管上,广州率先搭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时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深圳启动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政府统一监管平台。
在政策前瞻赋能下,广州、深圳获批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广汽乘用车、比亚迪等入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2024年12月,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开放的政策环境,为大湾区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广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加速路试体系协同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发布的《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实践年度报告(2024年度)》显示,2024年度,广州开放测试道路791条,单向里程1438.24公里,涉及8个行政区和广州空港经济区,开放测试道路累计达1298条(含南沙全域开放)。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增开放测试示范道路1162公里,累计达2000公里,新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435张、累计达1137张,加快建设城市级车路云平台。
抢占风口 要从先跑到领跑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在自动驾驶产业加速领跑,但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区的你争我夺。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至商用落地关键阶段,也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各地竞相发展无人驾驶产业。
去年7月,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落地商业化测试,并出台相关政策赋能无人驾驶产业。
以北京为例,北京规划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2月24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的新一代量产Robotaxi “GXR”正式获准在北京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Robotaxi),服务范围囊括北京经开区核心区域,包括市内高铁站等重要站点。
上海在2025年对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武汉也在加快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创新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关键一年。多地出台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法规和条例,其中,《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作为国内首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即将于4月正式施行。
武汉出台《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支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上海、杭州、合肥等市也相继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立法工作。
在全国各地大兴自动驾驶产业之时,外部竞争一样不容小觑。
2月25日,特斯拉宣布推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此举被不少车主视为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进入中国市场。
去年10月1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Robotaxi,命名为Cybercab,预计成本低于3万美元,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特斯拉意图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抢占出行市场,实现身份的多重转换。这也意味着,整个智慧出行行业或迎来重大变革。
粤港澳大湾区想要保持领跑自动驾驶产业,还需聚焦关键领域的突破。尤其在核心技术算法上,要进一步攻坚,加速智能化转型。
广东省汽车智能网联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机遇,广东应加速产业的升级转型,大力吸引相关科技公司,补强在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等方面的产业短板,积极引导传统汽车整车、零部件公司的转型,加速在新型零部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方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