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广州以“五有五城”重塑引才竞争力

时间 : 2025-03-07 09:18:33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广州用一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人才施展才华辟出一方热土。图为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在增城演示飞行。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广州,这座曾以“十三行”通联世界的城市,正站在人才重构的历史拐点。

  在海珠,传统纺织厂的老师傅与AI服装设计师共用一个工位;粤芯半导体的12英寸晶圆产线上,95后工程师用纳米级的精度雕刻中国“芯”;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工地外,智能建造专业的毕业生正用AR眼镜指挥机器人打桩,误差不超过一枚硬币厚度……

  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正在被创新人才重新激活。

  广州的突围本质是产业的突围,而产业的突围必须以人才的突围为支点。当下,广州在打一场“人才突围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恰逢其时。今年,广东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广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省会城市有责任、有条件、有信心,在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上,走在前、挑大梁、当先锋。”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说。

  ●南方日报记者 洪钰敏

  破局

  填补人才断层重塑竞争优势

  开年后,全省快马加鞭召开新春第一会,会上提出,广东要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似是对网友的焦虑做出回应。

  如果说“百万英才汇南粤”对广东来说是当务之急,那对广州来说则是“破局之钥”。

  “百万英才汇南粤”之于广州,是为这座千年商都破解产业升级、创新突围的燃眉之急,在区域竞合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浪潮中抢占先机。不仅是对广东全省人才战略的响应,更是广州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迫切需求。

  当下的广州“承压前行”,在推进“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人才招揽的迫切性尤为突出。

  所谓新质生产力,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在新技术革新下的新业态。作为全国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广州拥有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但其“大而不强”的痛点日益显现。

  2024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两化转型”迫在眉睫。“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的推进,将通过人才赋能实现“老树发新芽”,为广州破解这一困局注入关键变量。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番禺区的7000家制衣厂中,约80%为Shein提供代工服务,依赖传统代工模式,缺乏自主设计能力问题突出,而引入数字化设计、柔性供应链管理人才,是传统纺织业向“原创设计+智能生产”转型的第一步。

  填补新兴产业发展的“技能鸿沟”。毋庸置疑,广州需要新兴产业,重塑竞争优势。

  当前,广州已培育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广汽埃安冲刺70万辆/年的产能目标、粤芯半导体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技术突破,无不凸显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

  在此背景下,“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成为了广州快速填补人才链断层,尤其是补给新兴产业人才方面的支撑。

  作为广州首个瞄准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电池技术专家、AI研发人员;正在打造“机器人之城”的广州,亟须引进芯片设计、运动控制算法等领域的顶尖人才以加速国产替代;依托国际生物岛建设,广州需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才,以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链升级……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将着眼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把吸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发动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举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活动。

  这一行动的背后,既是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强力支撑,也是对发展新兴产业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投资。

  行动

  “五有五城”构筑人才强磁场

  锚定“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站在新的战略关口上,广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青年人才,处于人生最富有创造力阶段的青年,无疑是广州最值得期待的群体。

  当前的广州,是青年人才的海阔天空之城。截至2024年,广州全市人才总量为388.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已达146.5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6.78%。

  “我们正推进‘五有五城’的行动,全方位支持高校毕业生在穗高质量充分就业,自主创业。”赖志鸿说。

  广州是机遇之城。人才在广州,有“前景”,亦有“钱”景,广州用一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辟出一方热土。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将推动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构筑起施展才华的绝对空间。

  广州是发展之城。“我们有暖心的政策,人才来了就能赢。”赖志鸿介绍,广州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发放最高20万元的优秀创业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的小微担保贷款等扶持资金。创新创业团队来广州,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经费的资助。“后续我们还将推出一批加力升级的政策。”赖志鸿说。

  广州是追梦之城。要问什么样的企业是当下求职者的“理想型”,大平台、有保障的企业相信是不少人的首选。

  而广州,是大城,更有名企。广州经济规模超3万亿元,经营主体超360万,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362家。今年,广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7万亿元大关,达7.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广州是宜居之城。作为千年古城,广州古今交融,中外荟萃,有极厚流光的历史文化,博采天下的各系美食,链接全球的海陆空交通是兼具烟火气和时尚感的超大城市。

  更重要的是,广式生活够“自得”。美世(Merce)发布的《2022年全球生活成本调研报告》,在全球133个城市样本中,广州生活成本和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生活品质不低。《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广州的城市商业魅力指数紧跟上海、北京,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彰显着与城市商业魅力紧密挂钩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的“实力”。

  集聚潮流时尚商圈,在生活成本上却是一线城市中最低,广州,正以“性价比之城”广纳万千00后毕业生、求职者来到广州,扎根广州,奉献广州。

  广州是温暖之城。通过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广州让更多千里马在此落户。从“广聚英才计划”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大平台,从制定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到贯彻“人才服务九条”,广州有着自己的一套“留才”功夫。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广州新增发放人才绿卡1117张,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76家,市属单位新进站博士后870人、在站博士后2110人,分别同比增长16.78%、15.93%。

  要招引百万人才到粤入穗并不容易,广州亮出引才“家底”,以“五有五城”的多维竞争优势构筑人才强磁场,打造广州引才的核心竞争力。

  出招

  超45万个岗位虚位以待

  百万英才汇南粤。当前,广州已筹划好两大招才活动,备好“五个一”暖心礼包,诚邀各类优秀人才加盟广州。

  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将在广州琶洲举办,小马智行、数科集团、海大集团等万家企业组团招贤,上万岗位虚位以待。

  本场活动以“职引未来 粤聚英才”为主题,包括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第二届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活动暨博创湾区项目对接会等环节。

  同时,广州还将于近期在北京举办N城联动春季招聘会,共同促进人才自由流动。两大招才活动将开启广州新一年“广聚英才”的序幕。

  广州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两大招才活动,广州还将推出“五个一”暖心礼包,不仅仅关乎就业,更是从衣食住行全方位为广大人才提供便利,也展现广州筑巢引凤的满满诚意。

  举办一系列招才活动。广州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超1000场,组织“十城百校千企”赴省外高校招聘会超30场。

  开发一大批优质岗位。聚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21+8”重点产业,广州面向企业广泛征集优质岗位。目前已收集岗位10.4万个,预计全年征集量将超过45万个。

  开展一批政校企合作。发挥广州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活跃、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深入推进广州与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及重点企业合作,让更多科研成果在穗转移转化。

  打造一批人才集聚平台。将携手市重点高校和广州实验室、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顶尖科研机构,培育建设一批新的人才集聚优质平台。

  策划一系列人才城市礼遇。推出美食消费券、住宿优惠、公交地铁畅行、公园景点免费参观等好政策。让人才在食、住、行、游、购中,感受广州魅力。

  广州是一座善于创造奇迹的城市,正以满腔热忱,面向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敞开怀抱,万事俱备,只待各路英才的翩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