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新业态加速“驶向”全球

时间 : 2025-03-11 09:13:10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人形机器人,可穿戴外骨骼……全国两会上,一系列广东制造的“黑科技”产品惊艳亮相,“圈粉”无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壮大,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汇聚全球顶尖科技、教育资源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在“未来赛道”上保持领先?三地如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各行各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中,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为各行各业发展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认为,造车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与核心技术相关联的新变化、新业态对整个产业带来的推动力,比如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趋势。“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为这些趋势的演进和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他举例道,无人驾驶技术出现可以极大地解放劳动力并提升效率,也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落地,将为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可以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创科创投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陈晓峰谈到了最近爆火的电影《哪吒2》。“设想一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观众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剧情走向,并自动生成不同版本的电影,那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也必将创造巨大增长点。”他认为,无论是在广东还是香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技术的发展能够和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结合,推动后者转型升级,从而催生新质生产力。“我们不仅要弯道超车,更要在新赛道制胜。”陈晓峰说。

  全国人大代表、粤澳工商联会会长施家伦也持有相似观点。他留意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政府部门已经用上人工智能技术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未来还将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和更大发挥空间。他建议,可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把横琴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里的智慧城市示范点之一。

  三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有何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广东、香港、澳门各具哪些优势?

  冯兴亚指出,广东的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的终端整机制造等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如果广东能够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发展优势,在产业链建设上集中发力补足弱项,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肯定是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去年12月,香港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算力总容量将在今年逐步提升至3000PFLOPS的水平,以应对科技界对算力的迫切需求。

  陈晓峰认为,超算中心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为大湾区内的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赋能助力。“碍于算力成本,过去有很多企业未必敢想、敢投资去做的事,现在可以做到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说,人工智能是粤港两地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建议设立国际人工智能评测认证中心,对AI模型等开展权威评测,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开展开源技术培训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全球青年工程师的合作交流。

  施家伦指出,澳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助力企业“走出去”、链接全球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他认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上,澳门可以充分发挥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精准联系人”的作用,帮助更多湾区企业走出去并进一步打开欧盟等海外市场。

  竞速新赛道,三地如何实现共赢?

  去年底,广州两家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先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第一股、第二股;同期,广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业如何加快从湾区驶向全球?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三地如何携手共赢?

  “如果没有产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也就无从谈起。”冯兴亚指出,广东的突出优势恰恰在于拥有成熟而又庞大的产业基础。港澳两地在金融环境、与国际规则对接等方面又具备独特优势。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粤港澳三地持续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就可以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做到优势互补、三方共赢。

  陈晓峰认为,当前是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推动经济发展的绝佳时机;低空经济等新业态“起飞”,也为三地经济增长创造了新增长点。

  优质数据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陈晓峰建议,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粤港澳三地之间“数据过河”、数据共享,为粤港澳三地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施家伦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联合港澳特区政府编制“内地与港澳教育融合发展五年行动纲要”,明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规划,成立“粤港澳教育合作委员会”,统筹三地资源,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陈虹也建议,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设立大学城,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合作区设立研究院或研究所,打造大湾区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