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专业镇成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区域经济贡献率达39.3%
时间 : 2013-06-24 03:06:05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广东342个省级专业镇,创造了1.8万亿元的GDP,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39.3%。十多年来,专业镇作为具有广东经济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通过聚要素建平台,树品牌立标准,建联盟抓关键,开展多种形式协同创新等创新措施,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东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前,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科技厅视察调研时强调,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转型升级。这也为专业镇如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指明了发展方向。

  专业镇创新推动区域经济更上一层楼

  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三分之一强。

  其实,增长的不仅仅是GDP。

  曾经的专业镇,基本上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科技人员、无创新活动、无创新成果的“四无”窘境。为改变镇域经济和科技基础薄弱的现状,2000年初,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推动专业镇从自发的、零散的、无序的发展阶段转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的快车道,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扭转了专业镇“四无”状态,实现了专业镇的华丽转身。

  集约发展、技术集聚是专业镇摆脱产业链分散、低端状态,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手段。专业镇采取“一镇一品”或“一镇多品”的特色发展,带动机械、五金、电子、家电等30多类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重量级”专业镇,壮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从无到有,目前已达6个;超百亿元专业镇达108个,占专业镇总数三分之一。专业镇经济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名镇名品,成为“广东制造”的中流砥柱。如花都狮岭的皮具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南海大沥的铝型材产量占全国的35%;古镇灯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

  技术人才集聚是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牵引力。在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省科技厅着力牵线搭桥做“红娘”,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派驻科技特派员等途径把创新资源引入专业镇,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带动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延伸,从而提高整个专业镇的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去年以来,省科技厅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专业镇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实施“一镇一策”、“校企对接”等行动计划,深化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将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向专业镇转移,入驻专业镇设立大学科技园分园,建设专业镇产学研示范基地。鼓励创新人才到专业镇创新创业,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80%以上的专业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2012年专业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93033件和70260件,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0.53%和45.74%,全省专业镇近45万家企业直接解决了约1400万人的就业问题。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领产业走向高端

  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小榄镇人民政府、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小榄镇商会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专业镇中小微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特等奖,开创了镇级单位获全省科技最高奖的先河,小榄镇也成为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标杆”。2012年6月,省长朱小丹视察中山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强调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是构建全省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工程,要推广“小榄经验”。

  中山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时只有3名工作人员,经过13年的不断摸索,如今已拥有600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3万多平方米的研发创新场所,总资产达3.5亿元,构筑起十大创新平台,成为集技术创新、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近5000家企业,承担起“企业孵化器”、“质量检测员”、“技术创新推动器”等角色,有效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这个以传统五金业发家的专业镇,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已由2005年的25%上升至2011年的39%,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由8%上升至10.54%,“发展质量”指数位列全省乡镇之首。

  以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遍地开花是省科技厅提升专业镇技术创新的法宝之一。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有40.8万家,占全省中小微企业总数的54.4%,但由于技术、人才、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专业镇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信息、培训、质量检测等多种公共服务,弥补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目前,超过60%的专业镇建立起了各种特色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各类型服务平台达3096个,平台对外技术服务企业达43576家,培训人员21万人次。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承担起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如东莞市企石镇作为全省首个光电产业专业镇,通过大力引进创新型企业及科研团队,建设优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从传统的电子器件加工基地成功转型为广东省光电科技产业制造基地。

  专业镇成为带动粤东西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明星

  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珠三角相比,发展动力不足是粤东西北的最大瓶颈。为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省科技厅主动引导专业镇向粤东西北地区拓展,大力发展农业专业镇,加速创新资源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崛起”。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已建有省级专业镇200个。其中农业专业镇116个,占省级专业镇总数三分之一,涉及畜牧、水产养殖、花卉等多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5.5%。

  十年前的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默默无闻,没有工业开发所需的连片土地,没有主导产业,是个典型的贫困镇。自从2005年簕竹镇被批准建设畜禽养殖专业镇后,该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禽畜养殖业。

  近年来,簕竹镇在巩固温氏集团“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禽畜养殖新模式,提升自动化养殖水平,延长禽畜业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饲料生产、物流等行业,打造更具规模、更高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建设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如今的簕竹镇,自然村建设参照小城镇的标准建设,大力完善道路、路灯、绿化、文体广场等配套设施,还参照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上门回收生活垃圾,开展治安联保,“小城镇”实现了“大变样”。

  又如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全镇板栗种植户有7000多户,收入上万元的农户100多户,5000元以上的有3000多户,户均增收3500元,板栗已成为全镇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可以说,农业专业镇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撑起了粤东西北地区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的新天地。

  撰文:林亚茗 粤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