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外拉内引”让广东自主创新如虎添翼

时间 : 2013-10-11 11:10:31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的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内,很多中大学生平时虽常到图书馆上自习,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图书馆一层的网络管理中心内,“隐藏”着世界顶尖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这个机器精灵便是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先导系统——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于良好的隔音和控温措施,外界丝毫感觉不到脚下居然有这么个能力超群的家伙,但从这里发出的计算数据,未来将会影响到广州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不过,“天河一号”先导系统只是用来给广州的科技工作者练练手,因为,离这个地下机房不远,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未来这里将迎来一个更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全球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记者获悉,从9月28日开始,“天河二号”首批机组已陆续抵达广州超算中心,并正在逐步进行安装和调试,广州市苦盼已久、代表全球顶级水平的高科技工程,即将惊艳登场。

  南方日报记者 晏磊 骆骁骅 实习生 王姝童

  策划统筹:郭亦乐 谢思佳 吴哲

  穗将迎来最快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是继深圳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之后,广东第二个重大基础科研设施。“天河二号”的研制,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的大力支持,作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业务主机,将于今年下半年安装交付,主要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领域。

  早在2007年,广州市便亮出构建超级计算中心的规划,几经磨合,终成于6年后的2012年3月。当月,国防科技大学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共建广州超算中心。根据协议,国防科大先期配属了一台“天河一号”340万亿次机型,让广州科技工作者“练练手”,之后再将最新型号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配属广州使用。

  同时,在先期技术攻关基础上,2011年11月25日,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签署了共建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申报了国家“十二五”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项目,最终获科技部批复同意立项。

  自此,“天河二号”的攻关战役正式打响。

  两个月之后,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由国防科技大学提供的一套340万亿次的天河先导系统随即开通,投入应用。国家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的三方支持,为“天河二号”的研制注入三股强劲动力,使研制工作迈入“快车道”。

  此后,广大科研人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攻关,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于今年5月将运算速度达到5.49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从今年9月28日开始,“天河二号”首批机组陆续抵达广州超算中心,目前正在逐步进行安装和调试,并将交付给中大大学城校区的广州超算中心使用。作为广州今年“一号工程”,广州超算中心也将于今年11月正式落成。

  按照计划,此次交付仅是一期工程,广州超算中心的“天河二号”还将通过后续工作,逐步提升其性能和运算速度,预计到2015年,运算速度将提升至10亿亿次。

  超算中心有巨大集聚效应

  “一个超算中心,能够给城市的经济实体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集聚效应。”湖南大学嵌入式系统及网络实验室主任、原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仁发教授表示,对于目前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广州市乃至广东省,超级计算机对于高新企业和研发机构有着非常强劲的吸引拉动作用。

  李仁发举例介绍,很多高新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都有海量的计算需求,而单靠企业自身既不可能、也没有财力去单独建设一个超算中心,因此在发达国家,皆由政府单独出资建设超算中心,之后按照一定的优惠条件,提供给相关企业使用。由于涉及到不同技术领域的“鸿沟”问题,一旦超算中心建成,将会吸引企业把总部,至少是研发总部搬到毗邻超算中心的地方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超算中心将成为相关研发总部落户的核心吸引力。

  “大科学大计算的时代,在我国已经迅速降临了。可以说,广州现在上马超算中心碰上了一个好时机。”在华大基因院长汪建看来,超算中心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就像道路一样,其本身不可能有太多盈利,但可以带动城市的创新和升级,所以超算中心一旦在广州建成,就可以大力支援企业的科学计算要求,能够协助广州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并且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步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

  广州超算将注重服务民生

  先导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河一号”在先导系统装机、正式投入使用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内,就有数十家企业前来接洽适配工作。现在,“天河一号”已开始为更多来自广州工业制造、动漫、生物医药,以及气象、电子政务领域的企业提供软件及超算服务。

  记者获悉,先导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在生物医药、汽车设计与碰撞、动漫、气象研究等领域开展应用服务,共吸引66个客户,最新资源运用率达到80%。

  专家表示,广州超算中心除提供传统的高性能计算,如应用于发展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外,还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网游动漫、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支撑智能化城市管理等领域。

  另一方面,相关专家透露,广州计划日后的超算中心将在商业应用的基础上,更多与民生服务发生紧密联系,如电子政务、健康医疗等。目前,“天河二号”正在研制相关的模式配置。而在国际同行中,超级计算机面向普罗大众服务,目前还是个空白领域。

  广州超算中心先导系统技术负责人卢泽新表示,超算中心其实也与老百姓有着密切关系。比如,有了超算后,天气预报将更加准确,预测时间也更长。

  “未来,广州的超级计算机将在兼顾科学计算和民生运用上取得突破,而且会比以往的超级计算机更贴近民生需求。”专家透露,为满足这些需求,在“天河一号”的基础上,“天河二号”进行了很大调整,因此未来“天河二号”的技术将更先进,效率将更高,也更好用。

  广东出手

  加强重大科学前沿研究超前部署

  广州超算中心并不是孤本。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强“内修外炼”,一方面,加大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争取,散裂中子源、国家基因库等国家级大科学工程已经落户并启动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推进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片、电动汽车、LED产业重大装备MOCVD、铸造厂综合节能技术等一系列我省重点扶持的创新型项目。

  自主创新历来是广东的短板,而通过国家级大科学工程的“外拉”和我省创新型项目的“内引”,广东的自主创新将如虎添翼,实现腾飞。除了本身的科技突破以外,将直接拉动配套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当地产生高科技人才的聚集效应。

  国家级科技项目成强力外援

  当地加大配套扶持力度

  国家量级的科技项目落户广东将产生何种效应?以散裂中子源项目为例,作为研究中子特性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科研装置,可以带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使之广泛服务于广东的工农业生产。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表示,将如此大型的国家科学装置放在广东东莞,将对当地经济转型产生重要意义,而“世界工厂”东莞要转型,珠三角要发展成世界大型城市群,也需要有科学研究中心和大学等机构的配套。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项目在东莞建成后,可望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科学研究基地,有力推动珠三角地区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相关高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曾表示,散裂中子源项目落户大朗,将为大朗镇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提供难得机遇,为大朗乃至东莞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技术支撑,而大朗的科技发展也因此注入强大动力,依托散裂中子源项目,科技大朗的打造将有扎实基础。

  据散裂中子源副总经理陈元柏透露,在散裂中子源实施和论证过程中,中科院高能所已经与东莞理工大学电子学院、机械学院合作成立了两个联合实验室,对于尚且年轻的东莞理工大学来说,整体学术能力将获得有力提升的宝贵机遇。

  据了解,散裂中子源将遵循“当地培养人才”的原则,目前东莞市已经针对中子源给出400个落户编制,其中有200名为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深圳,随着超材料产业基地与国家基因库的入驻,当地大幅加大对生物、材料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据深圳市政府规划,“十二五”期末,深圳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扶持资金累计将超过100亿元以上,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

  自2009年起连续7年,深圳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将各安排1亿元,深圳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物产业发展。此外,还将采取尽可能优惠的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重点向生物企业倾斜,鼓励生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攻关

  带动产业规模将超万亿

  在上半年全省科技形势分析会上,广东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又亮出新招:适度超前部署,优化布局。具体而言,将加强重大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超前部署,在广东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其中,重大科技专项将成为这一部署中的“重磅利器”,省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专项将继续发力,力争在节能减排、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家电等领域突破共性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家重大项目对接配套。

  从前年起,广东已组织实施了两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省财政共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140个项目。今年,广东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第三批核心技术攻关在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组织了34个专题,有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500件,实现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

  在2013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105项,其中新增项目15项,计划投资205亿元。广州乐金第8.5代薄膜、惠州中兴新通讯和欣旺达新能源等一批投资超30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上马。

  根据规划,到2015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累计突破100项重大核心技术,研发1000个战略产品、核心装备,创造1000亿元新增产值,辐射带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除了自力更生的内生驱动,以省院合作为主的外部引入也将为广东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注入强心剂。今年7月,广东与中科院签署《关于共建创新型广东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中微子实验(二期)建设,争取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CIADS)、强流离子加速装置(HIAF)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从源头上提升广东基础研究实力。

  据了解,自2009年省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中科院80多家研究所与广东2000多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实施合作项目近2800项,为广东企业新增产值1190多亿元,为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找差距

  政府应分摊企业创新风险

  尽管成绩单如此鲜亮,但在上半年全省科技形势分析会上,诸多专家看到更多的还是广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拎出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核心技术少、高校院所知识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区域科技发展不协调等多个短板。

  广东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广东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增强比较优势,在商业文化、政策配套能力上打下了坚实的底子,但同时也应看到,广东在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整体协调发展上依然存在不足。

  在创新能力上,虽然广东近年来不断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但向晓梅表示,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广东对科技的投入并不够,整体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有些指标依然在平均水平以下。

  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搭建起一个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除了“筑巢引凤”,从省外引进优质、大型的科技基础项目,向晓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还应把扶持的着力点放在企业上。她表示,归根结底企业是创新最根本的基础和主体,广东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创新的培育。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加大“倒逼”力度,对一些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扶持,并通过政府采购或其他补贴政策等配套措施积极为企业分摊创新风险。

  此外,向晓梅强调,扶持企业创新还应积极创造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比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广东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的配套服务,为创新型企业在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方面提供便利。

  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李定强表示,创新固然需要精英,但也需要许许多多扎扎实实做基础工作的科研人员,而且精英也多是从年轻科研人员阶段走过来。如今的人才政策更多是针对高端人才,要使广东成为创新的沃土,必须重视整体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另外,应积极打破部门、条块的框框,让多年来从科技投入积累下来的科技支撑条件(仪器、平台等)拥有更大的开放性、共享性,从而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天河二号(预计到2015年,运算速度将提升至10亿亿次)

  天河一号(吸引66个客户,最新资源运用率达到80%)

  东莞散裂中子源项目

  外拉

  内引

  深圳国家基因库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累计突破100项重大核心技术,研发1000个战略产品、核心装备,创造1000亿元新增产值,辐射带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2015年

  在2013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105项,其中新增项目15项,计划投资205亿元。广州乐金第8.5代薄膜、惠州中兴新通讯和欣旺达新能源等一批投资超30亿元的重大项目纷纷上马。

  广东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第三批核心技术攻关在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组织了34个专题,有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500件,实现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13年

  广东已组织实施了两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省财政共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140个项目

  2011年

  广州超算中心

  深圳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