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陈宽:以AI改善诊疗
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能在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复制,让资源均质化
在一个区域、一个县里,建立一个AI平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连接上这个平台后,就相当于获得了顶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钱沛杉 张翊飞
走进新落成不久的北京市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影像科,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映入眼帘,排队等候“拍片”的来访者大多围绕在处室门口,不时看看手表或向处室内张望。
医生的工作间在另一侧的角落里。推开门,年轻的值班医生正在桌前“阅片”——面前有两台显示器,一台横向放置,内置了AI影像诊断结果;另一台纵向放置,界面是来访者的肺部电子影像。
“影像科一天要接待上千位患者,人工写一份报告最快也要5~10分钟,现在有了AI辅助阅片,胶片自动排版、结构化报告一键生成,几十秒就可以完成,大大节省了时间。”值班医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套AI影像诊断系统可以快速筛查病变并给出诊断建议,医生只需在AI诊断基础上稍作检查调整,即可完成诊断报告。
这套AI影像诊断系统是2016年成立的“独角兽”企业推想医疗“一横一纵”立体化产品线中的一部分。从肺部AI产品起家,八年间,推想医疗已构建了多个平台,能提供“筛、诊、治、管、研”医疗全流程智慧解决方案。
推想医疗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宽,曾师从诺奖得主攻读金融学与经济学双博士学位,26岁博士休学,27岁“一人一猫”回国创业,投身AI医疗大潮,至今,已近十个年头。
走进距离医院约十公里、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推想医疗总部,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AI弄潮儿。
休学逐梦AI医疗
今年36岁的陈宽1988年生于深圳,15岁赴海外留学,18岁考上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后留校继续攻读金融学和经济学双博士学位,在外人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不过,陈宽并没有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他在上学时,很早就有了做技术应用的想法:“上大学刚接触到AI时,主要是将AI与经济金融结合,做量化分析,后来我和几个同学在想,除了经济领域,AI算法是否还能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大二开始,陈宽和他的伙伴开始通过实习、参与小型创业项目,将AI应用在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股票分析等领域。
不仅是在海外,上学时,陈宽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回国内开展调研,了解国内的市场需求。
2013年,陈宽在深圳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自己用AI做人脸识别的产品。会后,一位陌生的医生找到陈宽,说“你用AI做人脸识别很有前景,但是如果能应用到医学领域会更有意义。”
陌生医生的一席话让陈宽想起了自己做了一辈子村医的舅公:“我们家传承了很多代村医和乡医的传统。”陈宽回忆道,“像我舅公,今年已经90多岁了,依然在乡下帮患者看病。我们劝他搬到城里养老,他不愿意,因为村里有很多他照顾了一辈子的患者,如果他离开,村民就没人照顾了。”
这种根植于血液中悬壶济世的医者情怀,让陈宽随即开始思考将AI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可能性。
任何一项技术只有能解决行业痛点,长期价值才会存在。“无论国内国外,医疗行业都存在严重产能不足的情况。医疗资源需求大,但优质资源稀缺、分配不均,特别是在基层,很多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陈宽说。
他认为,AI的技术特点与医疗行业的需求高度匹配。不同于互联网解决的是如何分配过剩产能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是能在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复制,让资源均质化。
“我们成立推想医疗,就是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释放过去稀缺的、锁在大医院里的优质医疗资源,把最好的医疗服务能力带到老百姓家门口,用技术为社会、为民生创造价值。”陈宽说。
2014年底,陈宽放弃学业,休学回国创业。“当时的心理反差还是挺大的”,陈宽说,“回国的前一天,我和同门还在风风光光地为导师庆祝获得诺奖,第二天我就要把这一切都扔掉,从零开始了。”
陈宽带领推想医疗参加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2023年5月摄) 推想医疗供图
扎根医院共创产品
即便已过去快十年,陈宽对创业早期的日子仍记忆犹新。
“创业真正难的时候,不是公司发展起来,事情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而是在创业早期无所事事的时候。”陈宽说。
“起初,我们进医院时拿着一个可以识别数字、识别人脸的AI程序给医生看,问能不能在这里做点什么。”说到这里,陈宽略显羞涩,“当时只有一个用AI来改善医疗服务的想法,但具体做什么、怎么做还不明确。”
2015年,人工智能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技术可行性、产品可靠性都未可知。“我们给一些医院讲AI医疗,他们像是在听天书一样,有的客户骂得很难听,以为我们是来骗钱、骗数据的。”陈宽回忆道。空有概念、没有产品,对前沿技术的高理解成本一度将陈宽和尚在襁褓之中的推想医疗一起拦在了医院大门之外。
走访了近40家医院无果之后,陈宽和他的创业伙伴找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当时医院基于打造特色诊室的需求,允许我们在小范围内做一些尝试。”推想医疗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少康说。
“我们每天坐在影像科医生旁边,听医生聊什么话题、怎么看病、怎么吐槽供应商……”陈宽告诉记者,医学影像科是医院的基础核心科室,相当于整个疾病诊疗的“入口诊室”。
“我们在医院对面居民楼租了一间很便宜的小房子,窗口正对着楼下火锅店的烟囱,喷到我们衣服上,每天去医院闻起来都是火锅味的。”陈宽笑称。正是这段“火锅味”的日子奠定了推想医疗未来的产品设计逻辑与工作模式。
在沉浸式生活体验中,陈宽团队与医生共创推出了初代肺结节AI筛查产品。“肺结节是影像科医生每天看得最多的病症,写成百上千份诊断报告对医生来说耗费时力,初代产品就是想通过AI来优化这个诊断和出报告的过程。”陈宽说。
不同于其他垂直领域,医疗场景突发事件多、时效要求高,对产品稳定性有较高需求。AI医疗产品的设计逻辑,首先是不能出现漏诊,其次才是对准确度的要求。
初代筛查产品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能发现肺结节,但发现得太多了,存在许多‘假阳性’。”陈宽说,受限于数据量样本少,许多医生反映“用了还不如不用”。
应对新挑战,还是老办法。陈宽和他的伙伴坚持不懈,靠真诚打动科室医生,推产品、问反馈、攒数据、迭模型……就这样让创业团队的第一款肺部医学影像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2016年,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今,不仅是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推想医疗以“一横一纵”战略打造了立体化产品线,横向全面覆盖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创伤等多个疾病领域;纵向沿着患者诊疗流程,涵盖疾病筛查和诊断、疾病干预和治疗、患者健康管理及医学研究,能够为政府、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提供智慧医疗一体化服务。
陈宽说,这种扎根医院,与医生共创产品的工作模式贯穿了推想医疗发展始终。“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推想医疗的每一款产品都不是我们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来源于一线医生最真实的工作反馈。”
高举下沉 立足出海
创业之初,陈宽和他的合伙人在一张白纸上手写下“跨界、融合、全球、创新”八个字,从此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如今,经过了近十年发展,当初的八个字变为了十二个字:“一横一纵”“高举下沉”“立足出海”。
起初,推想医疗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因为三甲医院财务状况相对较好,为新技术、新设备付费的意愿较高。”推想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要与顶级三甲医院合作,推想医疗也希望将AI产品推广至更多基层医院,既“高举”又“下沉”。
陈宽说,我们现在打造的是区域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在一个区域、一个县里,建立一个AI平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连接上这个平台后,就相当于获得了顶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这样,老百姓在整个区域内的所有基层医院,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针对偏远地区可能缺乏网络和电力资源的情况,推想医疗开发了能耗更低的人工智能系统搭配移动影像诊断设备,来实现最基层环境的医疗筛查。
例如,推想医疗将AI与便携式电池供电的X光机相结合,让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地将设备装在行李箱中,带到偏远地区,利用AI辅助疾病筛查,为改善当地肺结核筛查作出贡献。
不仅要“高举下沉”,推想医疗希望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开发全球领先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商业利润。
自2020年起,推想医疗的AI解决方案相继获得了欧盟CE、美国FDA、日本PMDA、中国NMPA和英国UKCA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成为全球第一家,且是全球唯一一家产品能够同时获得这五个医疗市场和权威机构监管批准的中国AI医疗科技公司。
如今,推想医疗的产品已经覆盖到全球25个国家的1000多家医疗机构。
陈宽说,我们成立推想医疗,就是想让医疗资源真正意义上从本地化走向全球化。未来,推想医疗将继续加快步伐,通过AI改善全世界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