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装备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我国不断加大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更大型——
确保丰收粮颗粒归仓
“水稻收割期里,我要去不同的村子干活儿,这台新机器可帮了大忙。”今年秋收,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蚣坝镇的农机手胡景波在稻田里操作收割机时格外放松。
说起收割机,胡景波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把家里的收割机全面‘升级’,购买了新款大型收割机。跟以前的旧款比,新收割机不仅马力更大,故障率更低,粮仓加大能减少卸粮次数,还有一键回位粮筒、实时显示收获面积这些功能,收割效率真是高了不少。”
近年来,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大田里集中成片的地块越来越多。每到收获季,大型收割机成为大田里的“主角”。确保丰收粮颗粒归仓,这背后是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国产大型收割机在研发和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部执行主任徐立章介绍,从智能化水平看,自动驾驶、作业数据分析等功能已经逐步在国产大型收割机上推广应用,整机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从适应性看,国产大型收割机能较好满足不同粮油作物、不同地形的作业需求,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大型收割机脱粒、清选、底盘等关键技术。
农机为粮食生产护航,丰收更添底气。目前,北斗导航大马力拖拉机、气力式高速精量播种机、乘坐式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等新型农机广泛应用。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8%。
自主研发的大喂入量小麦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大方捆打捆机……10月26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的展位前,大型农机设备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我们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积极推动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驾驶、大喂入量高效低损收获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李德芳说。
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新需求,推动国产大型农机装备持续升级。“目前国产大型农机在耐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传感器、智能控制、液压系统等关键技术也需进一步突破。”徐立章说,“未来需要加强创新,推动高端零部件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制造工艺和零部件质量,加速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大型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装备支撑。”
更智慧——
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自动驾驶拖拉机、智能精量播种机、智能施肥机……今年秋播,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沙兰农场的200亩试验田里,各种智能化农机装备纷纷登场,拉满“科技范儿”。
智能农机联动智慧系统。试验田不远处的控制中心里,工作人员操作着智慧农业控制平台,随时监测“大铁牛”们在田里的作业情况。“平台不仅能直接提供作业面积、行驶速度、农机状态等信息,还能实时分析作业情况,覆盖耕种管收全过程,极大便利了生产作业。”临沂金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廷恩说。
不只是沙兰农场。如今在不少乡村,田间的农业物联网,囊括了微型气象站、病虫害监测设备、传感器等,只需使用智能终端,田里的墒情、虫情、苗情等动态都尽在掌握。
田间连“云端”,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崔涛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让农机装备越来越“聪明”。
田间连车间,研发企业全方位发力。据了解,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智能农机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拖拉机、无人机喷药系统等,智能农机逐步实现了从配件到整机的国产化。
智慧农机进田间,农业生产“动力变革”的背后,是强农惠农政策给力。近年来,国家对新购置农机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至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贴资金达2500多亿元,支持3200多万农户购置机具4000多万台(套),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加速朝着智慧农业转变。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
“国内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还需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改善智能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培育发展优质农机企业等,将是持续发力的方向。”崔涛说。
更专业——
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前段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市安集海镇的辣椒迎来了收获季。收获机马达轰鸣,在火红的辣椒地里来回穿梭,一派繁忙。
安集海镇种植有线椒、板椒、菜椒和灯笼椒4个大类20余个品种,年产干椒1万余吨,过去一直靠人工采摘,生产成本较高。采摘机械化有力带动小辣椒涨身价、增效益。
“一台辣椒收获机每天能采收100亩左右,不只是进度快了,摘净率高,损失率还低,这些‘大铁牛’就是我们种地的好帮手。”安集海镇达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生清说,“今年我们又采购了新款辣椒收获机,新机器能采收的品种更多,操作也更方便,一小时能多采三四亩辣椒呢!”
我国地域广袤,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农机市场需求多元,如何让农民用上更加称手的专用机械?业内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研产推用一体联动,加速推动专用农机装备提档升级。
和达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的,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辣椒种植户在使用收获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验室里想不到的问题或情况,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需求,我们再对收割装置、清选参数等进行改进。”该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人吴海华介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能推动实现更好的收获效果。”
如今不仅在粮食生产领域大显身手,在大宗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果茶菜、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生产也取得长足进步,有力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今年,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自走式番茄收获机。“我们的机器设计收获效率为每小时80吨,最高田间作业时速9千米,采收效率高,还能同时有效清除地膜,进一次地,双重效果。”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高端农机研究设计院林果机械研究所所长黄开鹏说,“7月底到10月初,已有15台收获机投入主产区采收,番茄种植户非常认可。”
新农机展现新活力,也对农机研发提出了新要求。黄开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收获机的智能化水平和采收品质,以更多新科技投入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