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广东必须顺应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赢得先机、占据主动,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幸福广东”建设。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科技发展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广东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为发展路径,整合创新资源,突出服务民生,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先行先试。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重点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争当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排头兵。
——开放创新。把握科技、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大科技、大开放”的发展思路,以宽广的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广东自主创新,深化省部、省院合作,建立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强化金融创新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效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努力建设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以人为本。坚持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重点突破。围绕全省科技工作和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科技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力争取得若干重大突破。
——资源整合。围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战略目标,坚持把优化资源配置作为重要保障,强化“大合作”机制,整合、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通过增量带动存量,实现资源集约化、创新高效化、增长持续化、价值最大化。
(三)发展思路。
“十二五”广东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推进三个层面部署、强化四大体系建设、优化三大空间布局。
——推进三个层面部署。重点在产业发展、知识创新、服务民生三个层面展开战略部署。围绕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幅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围绕率先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区域,努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优先发展领域和高端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民生科技工作,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幅提高科技对社会民生的服务功能。
——强化四大体系建设。根据广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重大需求,统筹部署、集中力量,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创新型广东为目标,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为目标,大力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构建现代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以推进“和谐广东”建设为目标,以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强化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社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依托,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目标,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
——优化三大空间布局。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三大空间科技资源布局。珠三角地区按照优化开发的要求,围绕珠江口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的“A”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重点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强资源共享,使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科技创新区域;东西两翼按照重点开发的要求,重点建设省级高新区、产业转移园区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东西两翼地区集聚;粤北山区按照生态发展的要求,加快生态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支撑有力、布局合理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率先成为全国创新型区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具体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技术自给率达72%,国际科技论文国内排名上升1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全国领先。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部分领域占领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高地,在一些重点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州、深圳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2.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形成5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至10家。全省高新区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新集群和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到2015年,每万名社会就业人员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达80人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48万人左右,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3200人;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和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断缩小,从业人员的总量和素质基本满足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投入体系和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4%,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113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实现科技服务营业收入达8000亿元。科研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形成结构合理、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区域。
表2 “十二五”广东科技发展主要指标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