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2011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12年科技工作重点

时间 : 2013-12-17 10:12:39 来源 : 广东省科技厅 【字体: 【打印】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科技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来抓,按照“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发展思路,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区域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为顺利实现“十二五”目标开了好局、起了好步。

  一、2011年科技工作总结

  2011年,广东科技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二,创新绩效等指标排名全国首位。全省加快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技术自给率进一步上升到66.8%,对外技术依存度降至33.2%。科技投入继续增长,预计2011年全省研发(R&D)经费达1000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上升至1.85%。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1年底,全省R&D人员达38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获得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数额大幅增长。据统计,全省共获国家各类科技经费突破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专利产出稳步增长。2011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52012件、18242件,增长27.3%和33.2%,位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全省专利密度位居全国第一,达547.8件/百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高居全国榜首,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认真落实2011年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分工任务,我厅以93.1分的优异成绩荣获优秀单位称号。全省共有86个县(市、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75%,比2009年提高18个百分点。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再次取得好成绩。全省有34项/人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广东为第一完成单位及完成人的获奖项目有16项/人,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为历年之最。2011年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包括:

  ㈠狠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快速提升。

  顺利引进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带动高层次人才实现“量增质升”。2011年,广东第二批引进20个创新科研团队,汇聚了150多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2010年首批引进的11个创新科研团队,成员已由原来的93人扩充至462名,实现了“以团队引团队、以人才引人才”的人才倍增效应;新增申请专利1000多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200项;一批创新成果有望在2~3年内实现产业化,预计产生数千亿元的产值。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我省再获11项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3年累计获得29项。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的支持经费累计16.68 亿元,比上年实现翻番增长。在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下,2011年,我省争取国家科技经费合计超过40亿元,跃上一个新高度。全省获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经费超过14亿元,比上年实现翻番增长,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超过10亿元,首次超越江苏省,跃居全国第三。

  ㈡狠抓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支撑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在高新区启动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12个,全省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达1.57万亿元,增长约20%;全省共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400多家,规模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3.4万亿元,增长17%。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引导省级创新型企业组建企业研究开发院;新增9家国家创新型企业,累计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组织召开全省民营科技园“三资融合”建设模式现场会,加快发展省民营科技企业。“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挂牌成立,科技服务业迈向深层次发展阶段。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组织实施LED专项,强化LED核心技术攻关并取得重要进展,LED产业发展迅猛。2011年,全省安装LED路灯超过26万盏,示范路段2500多公里,规模和进度继续领跑全国;预计全年LED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再次实现翻番增长,产值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一镇一策”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2011年,全省专业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增长约16%,占全省GDP的28%。

  ㈢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向我省聚集。

  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新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98个、院士工作站47个。中科院东莞云计算育成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落户广东,为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更多的平台支撑。散裂中子源建设工程在东莞奠基开工,有力提升了广东在国家科技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部省工作会商制度,共建自主创新示范省。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新增科技特派员1300多名,累计派出5100多名,组建起54个产学研创新联盟,形成特派员创新团队联动效应。全年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项目达5700多项,增长18.7%,新增产值2760多亿元,增长32.3%,新增利税310多亿元,获得专利4600多件,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8900多人。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6年来,累计实施项目2万多项,新增产值1.1万亿元,新增利税1500亿元,获得专利超过2.5万项,培养各类人才近8.3万人。完善“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先行先试组建“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推进“中以水处理环保创新产业园”建设,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科技合作迈向实质性阶段。

  ㈣狠抓重点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011年,继续组织实施3个省重大科技专项,预计新增产值480亿元,新增利税147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启动第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首批项目计划安排4亿多元,面向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50多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项目。项目将带动企业、社会总投资达36亿多元,有望在多个尖端领域取得6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预计实现销售280亿元,形成一批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2011年,新增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7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我省实验室体系的学科及地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㈤狠抓民生科技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民生取得新成效。

  强化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我省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试点省”。深入推进“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进一步完善“广东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站点覆盖全省2万多个镇村,惠及全省2千万农民兄弟,构建起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产品商贸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为全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积极与江西省开展跨省合作试点工作,推动“信息直通车”服务向泛珠三角地区延伸。加大科技服务民生力度,民生科技加快发展。启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广东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低成本、创新型医疗器械应用推广工作,进一步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贵”等问题,并将有力拉动我省创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启动“临床医学”民生科技专题,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热烈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工作,在粤东西北地区,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重点推广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扎实开展援藏、援川、援疆工作;以“互助组”新机制稳步推进“双到”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新增梅州蕉岭县和韶关南雄市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增东莞石龙镇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科技立法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推进科技立法工作,出台我国首部自主创新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并将于2012年3月1日实施,标志着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工作即将步入法制化管理新阶段。加快建设四大主体科研机构,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大力扶持非国有科研机构(新型民营科研机构)发展,攻克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出旺盛的创新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科研体制改革工作树立了新旗帜。深圳光启、华大基因迅速跻身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促进政策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稳步推进创新方法试点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珠海、东莞和中山科技金融试点市示范效应初显,探索科技和金融资源全面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取得新突破。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成功开展第20个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科技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包括:全省科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仍然较低;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基层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科技工作重点

  2012年,广东科技工作将贯彻一个《条例》(《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落实两个《规划》(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广东“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升三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部省会商四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广东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是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做大做强LED产业。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组织工作,加紧研究制定和发布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申报指南,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继续深入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在建筑领域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专项。新设立广东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专项。继续实行“两头突破”做大做强LED产业。加快突破LED核心技术,进一步推行“EMC+电网+金融”模式,拉动LED产品市场应用。

  二是加强高新区和专业镇建设,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在高新区、专业镇,启动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实施“广东创新型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工程,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镇。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推进“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建设,出台《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文件。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外包,推进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两服务”行动。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加速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抓好落实部省会商重点工作,把任务分解至业务处室。继续组织实施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广东。依托创新联盟,深入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扩大企业科技特派员规模。加强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四是落实《条例》的实施工作,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细则,研究出版《条例(释义)》一书,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巡回宣讲活动。加快制定广东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政策,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研单位体制改革和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研究制定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是加快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积极探索新三板、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路子,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三融合。建立新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粤科风险投资集团,发挥国有风险资本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六是做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启动我省第三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申报工作、评审工作。继续做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后期跟踪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框架、“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聚集人才,全面推进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

  七是加大科技服务民生和“三农”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惠民惠农水平。强化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实施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推进低成本医疗器械创新工程,加快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完善“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运营机制。做好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科技应急体系建设,继续组建若干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和科技援藏援疆工作。

  八是实施区域科技协调发展计划,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结合“双转移”战略,加大解决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工作力度,在粤东西北地区努力建设一批以园区为重点的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狠抓地市“一把手”科技创新工程。在粤东西北各地市凝炼重点科技项目,由一把手亲自抓,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