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1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科函政字〔2017〕985号
(A)
李亦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建青少年创新科技实践基地(或科普场馆)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科协等相关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普场馆建设情况
近年来,省十分重视青少年科技普及工作,将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作为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级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和各种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等平台,广泛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升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 实体科技馆快速发展,科普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省已建有广东科学中心、东莞科博馆、惠州科技馆等33座专业科技馆,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广东科学中心经过八年多来的运营,各项工作显见成效,累计接待公众超过150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近4万人次,公众满意度达98%以上,观众遍及全国及东南亚各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和广东省的名片,在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佛山市投资5.2亿元建设佛山科学馆新馆和青少年宫,科普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全省各级科协系统所属科技馆积极配合财政部、中国科协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广州市青少年科技馆、惠州科技馆、东莞科学馆、河源市科技馆和韶关市科技馆等5家单位面向公众全面免费开放,吸引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走进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魅力。各地科技馆还加大了短期展览、巡回展览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丰富了科技馆展览内容与形式,扩大了科普创新服务覆盖面。
(二) 流动科普设施取得新突破,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积极推进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利用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将科普服务送到偏远地区和科普基础设施薄弱地区,为当地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的机会,有效促进了科普服务公平与普惠。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科普大篷车”共开展科普活动4500多场次,行驶里程累计60多万公里,参观人数500多万人次,科普服务活动成效显著。从2015年下半年起,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先后在河源市龙川县、和平县,江门市蓬江区、恩平市、开平市,佛山市高明区,汕尾市陆河县,梅州市梅县区,清远市连山县,揭阳市榕城区等10个站点开展巡展工作,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在校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得到了承办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巡展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各类流动科普设施以投入小、效益大的科普传播模式,极大丰富了县域科普展教资源,对我省基层青少年科普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各类科普教育阵地蓬勃发展,社会效益日益突显。
近年来,我省共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7个、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500多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100多个、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37所、农村中学科技馆2所。各级科普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科普自由行”“科普一日游”等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青少年夏令营、创新体验等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普及和创新实践活动。截止2016年底,我省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流花街道办事处等52家单位联合共建“公众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71座,分布在省内各地市、县(市、区)的城乡社区、学校、幼儿园、科技场馆、青少年宫等场所,面向区域内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创作培训及科普图书漂流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四) 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科技场馆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全省还有部分地级以上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设科技馆。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我省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已建成的县(市、区)一级科技场馆仅13个,而且展教功能相对较弱,影响力有限,出现“空心化现象”,科普服务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群众的需求。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普场馆发展计划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实施方案(2016-2020年)》(粤府办〔2016〕64号文)等工作部署,“十三五”期间,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联合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普场馆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拓宽青少年参与科普实践的途径和机会。
(一) 进一步突显青少年科普创新工作的主体地位。
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和中学生英才计划等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平台。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博物馆、企业、社区活动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模式。深入推动“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示范工作,推动中小学校强化科学特色教育,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校园科技馆、创新(创客)工作室等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以建设“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丰富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 深入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各地科技馆规划建设,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主题、专题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阵地社会科学教育的作用。重点指导建设好广州科学馆、深圳科技馆、河源市科技馆新馆等一批大型现代科技馆,促进实体科技馆在数量上的适度增长和功能上的有效提升,推进馆校结合,提高科技馆的辐射率和利用率。加大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的服务范围,支持尚未建立科技馆的地区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促进科普服务普惠共享。同时,推动现有中小型科学馆改造升级,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公众互动参与,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单位、学校等,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虚拟科技馆等,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
(三) 不断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
推动在各地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加大面向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设施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利用现有场所,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阵地。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特色科普场馆。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国土资源等各类功能齐备的科普教育基地。
(四) 大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
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通过组建科普创新发展联盟等办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各类科普阵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科学实验室、研发基地、生产线、产品展示中心等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科普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科技厅
2017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