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9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18-06-04 05:06:23 来源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字体: 【打印】

粤科函高字〔2018〕1091号
(A类)

魏晓慧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惠州市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议收悉,经综合惠州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港澳办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各位代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现状,并结合创新发展实际,提出了要求省委省政府支持惠州市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推动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对推动惠州市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予以采纳。

  一、关于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的建议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省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编制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并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印发实施后,省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努力打造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力争到2020年实现走廊科技产业创新能力领先全国的阶段性目标。省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指导三市政府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编制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指标值与目标值》等相关文件和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深圳市有关部门编制了《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东莞市委召开了东莞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并编制《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环境品质提升规划方案》等文件,着力推动重大载体、重要平台建设,打造高度发达的创新经济带。

  2017年6月22~24日在教育部、省政府的支持下,省科技厅联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和惠州市政府在惠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科交会”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影响力大、成果丰富,突出了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现场展览展示、推介和交易项目近7000项,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456项,签约金额24.8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2宗,金额510亿元,参观人数达到2.4万人,企业、金融机构等专业观众1.8万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推介和现场交易活动。2018年5月25~27日第二届科交会在惠州成功举行。第二届科交会以“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携手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吸引了3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参展参会,其中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尔湾分校等国外高校和16所港澳高校。第二届科交会征集科技成果项目10000余项,现场组织展览展示、推介项目约820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路演100项,吸引了近3000家企业前来对接和寻求合作机会,共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

  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共引进引领性重点项目8宗。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万城智慧、天健国际物联网孵化器等4个项目已落地,其中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万城智慧已动工建设。华南网络空间安全总部基地目前正在挂牌。金环宇总部研发基地、深圳裕同科技包装创意园、龙旗电子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惠州市正筹措50亿元人民币(含省、部的经费支持)建设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2018年2月6日,惠州市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签署《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合作备忘录》,在惠州进行高等教育,开展研发和知识及技术转移, 并建立科学及工程领域的实验室等。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继续支持惠州市建设好潼湖生态智慧区。一是支持惠州市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尽快使潼湖生态智慧区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一个共享开放的创新经济带,具有很强的吸附和辐射带动作用,位于走廊沿线周边或延伸端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平台和重要节点在发展成熟后可以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我省也将在6月召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现场会,出台走廊建设工作方案和支持走廊发展的系列政策。二是省科技厅持续支持惠州市优先申报国家级实验室和科研中心,优先申报省和国家级孵化器、省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经信委将继续支持TCL集团智能互联网全球研发基地、德赛物联网创新应用研发基地、赛迪(华南)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和研发机构建设,促进惠州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腾飞。省教育厅等将支持和协调引进香港城市大学在惠州合作开展办学活动,举办本科阶段教学,支持惠州市引进相关人才。三是科技厅将继续联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省直有关部门、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好科交会。促进成果对接落地,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建设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科交会”;发展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中介机构,探讨现代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建设。

  二、关于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惠州市高度重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工作,自2017年1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韩(惠州)产业园以来,惠州市积极与在惠韩资企业、韩国相关商协会进行对接交流,抓紧拟定中韩(惠州)产业园实施方案和有关优惠措施,《中韩(惠州)产业园实施方案》已报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积极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产业技术研发合作等相关项目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和科技人员参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进一步激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本地科技创新工作。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财政针对我省在吸引外资项目和总部经济的不足方面,2017年出台了以下新增的奖励政策:一是对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项目(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类金融业项目除外)、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和超过1000 万美元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省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最高1亿元予以奖励;二是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广东新设(或增资)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制造业项目,以及新设的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项目,按“一项目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外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对省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1 亿元的,省财政按其当年对省级财政贡献量的30%、最高1亿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下一步,省政府将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工作,尽快批复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国家部委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享受自贸区政策优惠。省科技厅将与惠州市科技局联动,组织相关对接会,为本地企业与韩方开展技术交流搭建平台,并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引导支持本地企业与韩方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关系,在条件成熟后鼓励该园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在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荐立项等方面予以引导支持。惠州市做好政策宣传贯彻,积极引导中韩(惠州)产业园的相关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支持,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做大做强。

  省有关部门将和惠州市一道将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成为“创新高地、政策洼地”,积极落实中韩自贸协定,以推动中韩(惠州)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对标广东等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先行先试,把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广东“第四个自贸区”,将园区建设成为华南地区实施中韩自贸协定先行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欧亚倡议”重要对接融合点,粤港澳大湾区对韩重要经贸合作窗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对韩合作示范区。

  三、关于支持惠州仲恺高新区、环大亚湾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建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科技厅联合省发改委编制并印发了《“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支持惠州市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成世界级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国家智慧城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类科技研发、产业创新和创新创业平台落户惠州市。在科研平台方面,先后争取国家在惠州市设立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在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先后围绕LED、物联网终端及应用等领域,在惠州市建设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家。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支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学院等组建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惠州潼湖科技小镇成功纳入全省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环大亚湾新区等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在推进区域合作、承载重大项目、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惠州仲恺高新区357创新产业带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大机构、大企业纷纷关注并主动接洽,希望参与357创新产业带的开发建设。一是完成起步区土规和控规编制。按照“分片区、分阶段、成熟一片、开发一片、滚动发展”总体思路,目前划定青村片区(规划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澄海片区(规划建设面积1.9平方公里)为起步区。上述两个片区的土地规划调整工作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已相继完成。拟采用PPP模式推进青村片区和澄海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市政道路建设勘探工作。二是推进梧村“三旧”改造。为实现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的转变,357创新产业带建设指挥部根据区委、区管委会工作部署,对青村片区梧村进行“三旧”改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会资本方(恒裕集团)已就梧村“三旧”改造项目与村民达成一致,于2017年11月中旬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安置补偿工作。三是启动梧村人工智能科技小镇建设。仲恺高新区已就梧村人工智能科技小镇建设,与星河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打造15个重大项目,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服务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中心、人工智能科技展示中心等。首开区占地规模约3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为120亿元。目前星河集团已与仲恺高新区就小镇启动区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在青村片区已有控规的基础上,选定约30公顷用地于2018年启动相关工作,确保年内完成项目相关规划设计工作、部分地块项目供地。四是推动东升片区已落地项目开工建设。东升片区落户项目15宗,目前已完成60多万平方米场地的清场工作,为项目动工创造了关键条件。隆利项目、联赢激光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其余项目的土地招拍挂、立项、勘察等工作也已陆续开展,2018年底前将有12个项目可实现动工。

  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已形成以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为主导,多元产业结构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新区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后劲都有了新提升。石化产业以中海壳牌、中海炼油为龙头、形成了上中下游配套的石化产业链,随着SMPO/POD、东进世美肯、伊科思、LG化学ABS等项目落户建设,石化行业加快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以伯恩光学、胜宏科技、光弘科技等为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以东风本田、科利达、住成电装等为代表,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聚集;以太平岭核电、广发风电等为代表,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壮大;以华叶家博园、嘉民惠阳产业园、德邦物流、敏华家居商场等为代表,商贸物流业发展提速;以稔平半岛综合旅游开发、霞涌黄金海岸建设等为重点,滨海旅游业升级发展。

  下一步,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有关部门将大力支持仲恺高新区云计算智能终端与物联网产业体系、环大亚湾石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深莞惠经济圈和沿海产业带建设,支持惠州市与广州、深圳、香港等科技交流与合作,将仲恺高新区和环大亚湾新区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广东新增长极。目前省财政已整合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广东省重大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多项政策性基金,并通过粤科金融集团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建议惠州市积极与粤科金融集团对接,争取仲恺高新区、环大亚湾新区获得基金支持。同时惠州市应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支持,推动仲恺高新区、环大亚湾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惠州市努力将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示范区、广东新兴创新创业实践区和全市自主创新引领区。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布局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4+1”产业。实施“恺源行动计划”和“恺炬创新行动计划2.0版”,完善人才、技术、资金、产权等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仲恺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1+N”政策体系,突出引进广深等中心城市的企业和服务。实施创新能力提升、重大专项对接、智能制造业跃升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互联网+仲恺智造”专项计划,实现“仲恺制造”向“仲恺智造”的跃升。深化提升“恺旋人才计划”,推动“仲恺创业大学”建设,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立体环境。推动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研发平台高地。积极推进“园区自建”、“校地共建”、“大企业联合共建”、“政企共建”、“异地孵化”等多元化孵化器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创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创客空间”,大力发展孵化器集群建设。力争到2020年仲恺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30名。

  惠州市将环大亚湾新区核心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高端产业聚焦区和科技创新引领区。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构建开放型现代化新区,扎实推进对接先进地区的发展通道、产业承接平台以及现代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大亚湾“1+N”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深圳外溢的创新资源,打造对接深圳桥头堡。依托中海惠炼等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发展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为主的中下游产业,推进高端、专用产品纵向延伸,提升石化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施产业园区科技提升计划,促进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向园区聚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光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以大亚湾科技创新园为主要平台,创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加快中海惠炼国家重点重质油实验室、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研究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IBM智慧城市研究院、石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检验检测、科技检索、危化品安全服务、教育培训、产品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关于省市共同加快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建设的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惠州,争取中科院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两大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惠州,并纳入国家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获得国家支持。目前,惠州“两装置”项目已完成立项手续,用地报批手续已于2017年12月获得省国土厅批复,HIAF环评报告已获得省环保厅批复,CiADS环评报告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查,配套工程(装置区)环评报告表已完成备案,已获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林许可证》,预计5月确定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自2017年3月惠州市政府与比利时IMEC签订《惠州市人民政府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就项目实施计划、技术研发方向及路线、设备选择方案、项目预算、项目组织架构、IP管理条例等核心问题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明确工作重点与核心内容,持续推进项目工作。省科技厅积极指导惠州市开展相关工作,并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安排科技资金一千万支持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建设。目前,因双方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项目处于暂缓状态。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统一部署,大力支持惠州市加快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省有关部门将会同国家相关部委、中科院加强对重大科学装置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建设的科技服务和支持工作。同时,指导惠州市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五、关于推进穗深莞惠基础交通对接,支持惠州机场打造珠三角千万级干线机场的建议

  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厅积极支持惠州全面融入珠三角核心区,在省推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以及珠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建设方案等工作中,都充分研究了惠州市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对接和连通,预留交通通道,在政策和规划层面,为珠三角1小时交通圈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在交通建设方面,近年来,省统筹开展了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珠三角公路水路“九年大跨越”等工作,加快推进河惠莞高速、从莞高速、深圳外环等项目的建设,并新增规划了花莞高速东延线(东延至惠州)、深圳至深汕合作区第二高速公路等路线,深汕高速惠阳西互通已获批建设,大亚湾“四横”主干道均实现与深圳对接,武深、从莞、汕湛等高快速公路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莞惠城轨全线开通,厦深铁路加密覆盖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趋向公交化运行,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前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惠州市对接穗莞深铁路4条,高速公路8条,国省道9条,开通深莞惠三市跨市公交班线共28条。围绕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目标,航站楼扩容后面积约5000平方米,开通了惠州至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昆明、成都、南昌、青岛等17 条航线,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9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4000 吨。

  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和惠州市共同推动惠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广汕铁路、赣深铁路开工建设,支持惠州机场纳入我省“5+4”骨干机场布局规划,着力打造珠三角千万级干线机场,辐射范围覆盖深圳、东莞东部、粤北和粤东临近地市。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科技厅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