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对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0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 2019-06-25 09:11:15 来源 : 本网 【字体: 【打印】

黄立强代表: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你提出的关于在公众休闲场所规划建设科普长廊等科普设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建议,经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科协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一) 联合推进《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立法,为全省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省科技厅与省科协目前正在联合推进《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已列入2019年省人大立法工作计划,拟将科普设施建设内容纳入《条例》,力争在2019年出台实施,从法律层面保障科普设施建设。

  (二) 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各类公共科普设施建设。《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要求“乡镇(街道)要建有集文化娱乐、书报刊借阅、电子信息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中提出“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17-2018年)》 明确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需要建立科普信息服务的宣传橱窗或阅报栏。

  (三) 积极推动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水平。一是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馆(室)建设。2018年开始,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升级改造现有的校园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校园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校园小型科学馆,目前已支持30所,今年将继续支持。二是加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能力建设。目前,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协已联合认定231家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对新认定的基地采取后奖补的方式给予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公共科普基础设施供给。截止至2018年底,我省各地已建有广东科学中心、东莞科学技术博物馆、惠州科技馆等综合性科技馆32座,科普画廊(长廊)5025座、共计49252万米,科普电子显示屏958块,科普中国e站278座,互动式科普体验设施1744套,“公共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等体验式科普基地15座,其他公共科普设施534套。同时,积极利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深入学校、边远农村、社区开展科普服务活动,扩大科普设施服务范围。

  二、大力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一) 协调、指导媒体广泛开展科普传播。根据现有科普资源,协调新闻单位制作新媒体产品,在各类社会宣传平台上广泛刊播;指导各级各类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微博开设专题专栏,经常性普及科普知识;设计系列科普内容公益宣传画,提供给各地科普长廊使用,通过科普长廊将休闲和科普教育相结合,营造科普氛围,让公众在公共场所更方便的接触科普。

  (二) 支持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广东科技”微信公众号和腾讯大粤网广东科技频道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东科技”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及腾讯大粤网在广东地区的网络传播优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三) 开展科普传播平台运营奖补。省科技厅从2018年开始,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省内媒体(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等),围绕前沿科技、军民融合、全民健康、绿色环保、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养殖种植、破除迷信等主题内容,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惠及民生,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系列科普传播活动。

  三、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一) 举办各类重大科普活动。一是“广东科普嘉年华”活动。2018年9月15日,省科技厅和省科协等单位牵头举办“首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活动,全省各地上下联动,共计40多家省直有关单位、100多家企业,同步举办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500多场次,吸引100万人以上的观众参与,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围绕“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为主题,广州市共举办各类活动近400场,参与人数达110万人次以上,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州科技创新活动周开幕式和“科学之夜”、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交流、珠江科学大讲堂等和系列活动。三是科技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围绕“打造科技创新强省”主题,开展了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惠及民生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加大了科普教育和科技宣传力度,提高了全民科学素养。四是组织广东省科普剧大赛。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协牵头举办第四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共计来自全省14个地市、600多名人员参与本次大赛。

  (二) 举办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广东省青少年创新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科学影像大赛等全省性青少年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三) 常态化科普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广东科普大讲堂”、“小谷围科学讲坛”、“全省科普剧汇演”、“中小学校科普节”、“科普影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巡展等特色科普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动员我省科普教育基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公共实施室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开展“科普一日游”和“科普自由行”等便民科普活动。

  (四)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村基层、社区通过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宣传普及,特别是将科普教育与农村各类种养、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相结合,使城乡同步,让公众均衡的受到科学教育。

  四、探索特色科普方式方法

  (一)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省科技厅支持了33项获得国家科技奖、省科技奖二等奖及以上和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的完成单位,将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科普微视频、图书作品、实物模型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介绍和推广。

  (二) 鼓励重大创新平台开展教育活动。支持港珠澳大桥、东莞中子科学中心、惠州离子科学中心等一大批“国之重器”开展科普工作,促进全民深入认识我国自主创新成果,提升民族自豪感。

  当然,目前我省科普工作还存在科技场馆和公共科普基础设施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投入经费偏少;说得多,做得少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科技创新普及和公民素质提升,加快科普立法工作,加强科普基地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科普传播能力,开展重大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科技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科技厅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