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17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874号
黄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工业基础技术研究体系的提案》(第0717号)收悉。经会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有关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工业基础技术能力的情况
(一)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省科技厅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我省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推进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瞄准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突出重点,以攻克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为目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品和新兴产业。
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和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精心遴选高质量项目。以企业为主导,深入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摸查,进一步了解真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鼓励以企业牵头申报,产学研联合实施,让科研成果真正形成落地,带动行业产业发展。通过“重大专项+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一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破解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打造国产化产业生态圈,最终达到核心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的自主可控。据统计,已立项项目中,格力、美的、广汽、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牵头,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项目占90%以上。二是继续多元化组织和实施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除了竞争择优类项目以外,还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定向委托、揭榜制、并行资助等多种项目形成方式。积极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到广东实施和产业化,补齐广东产业体系短板,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优秀项目到广东进行持续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舞台。对于突发性的、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启用应急响应专题,简化立项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可以第一时间用于科技攻关。三是继续面向全国开放,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在项目组织方面,继续采取“全国申报、广东承接”的组织模式,面向全国(含港澳地区)组织申报,吸引大批省外高端研发机构、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素质科研人才落户我省,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已立项项目中有省外单位参与(含港澳地区)的占74%,吸引了众多的院士团队及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港澳高校等机构积极参与。
(二) 强化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推动出台并实施《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展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完善工作举措。2019年,牵头起草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发展能力、大力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发展制造业十九条政策意见,并提出实施“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强核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六大工程。加快培育产业集群,选定我省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展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我省“双十”产业集群。
(三) 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将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共性技术研发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创新人才汇集高地、国际交流合作高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建4批共2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共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07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购置研发、检测、试验等仪器设备和软件,不断增强研发创新基础能力。
(四) 加强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成功推荐海思、vivo、oppo、创维、华星光电等19个项目获国家2019年工业强基项目支持,数量占全国项目总数的16%,获国家资金支持超过5亿元。落实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作及医疗装备国产化等部署,2019年实现国家重大短板装备工程项目、国家医疗装备示范项目“零突破”。落实国家和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政策,2019年推荐上报29个装备产品通过工信部评审,获得保险补贴资金1.7亿元,超过往年此政策获补贴资金累计总和;98个装备产品达到国家或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标准并实现产业化及销售,获得奖补资金1.47亿元。
二、关于重建工业基础技术研究依托主体的情况
(一) 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先进制造公共研发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建设一批具有开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高水平省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团队,支持重点创新型领军企业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发,主动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掌握和运营一批高价值的产业核心专利技术,部署专利链,显著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推动产学研协同对接。推动广东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和工程院签署面向“十三五”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制造业企业技术需求相衔接的信息开放平台。继续做好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的征集、发布和对接工作,加强政产学研用信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支持、引导面向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企业平台创新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企业搭建为制造业企业和区域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检测检验、设备共享等专业性或“一站式”服务平台,如广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助推我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形式,推动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整合已有的检测资源搭建设备共享平台,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加快构建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专业镇公共服务体系。
(三) 做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培育工作,提升联盟的创新资源集聚和服务能力。突出高成长性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按照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推进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工作;建立健全与联盟组织相适应的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联盟创新资源集聚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瓶颈,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四) 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等6大产业,引导重点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与我省制造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联合建设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三、关于完善适应工业基础技术研究体系投融资体系的情况
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省财政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吸引科技创新资源和社会风投创投资本在我省集聚,助力培育现代制造业发展。一是整合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新创业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截至2019年底,已投项目380个,投资金额达124.22亿元,其中财政出资21.2亿元,为我省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设立科技风险准备金池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业务发生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了1个省级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并联合14个地市建立了16个省市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累计引导银行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过290亿元,实际发放贷款超过170亿元,极大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省内初创型科技企业,对投资初创型科技企业的省内创业投资企业,省财政根据其累计投资额给予一定奖补。2020年省财政共安排科技与金融结合相关专项资金预算4000万元,专项用于对创投企业的奖补。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 继续组织实施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按照创新链条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继续实施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技术研发”与“平台基地”“人才团队”“成果产业化”等一体化部署,并与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省创新团队引进培养等既有的专项工作形成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
(二) 继续加快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领域相关科研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大力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高校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不断强化高校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完善“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央企、跨国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树标提质”计划,推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各地市政府、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
继续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各项工作,突出质量效益,持续增加工业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 抓好规划政策落实,推动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狠抓“制造业十九条”的贯彻落实,聚焦“六大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自主发展能力,大力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双十”产业集群培育,助力重建工业基础技术研究的依托主体。继续做好《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加快《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编制。
继续推动现有工业强基项目建设,根据工信部部署,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申报国家工业强基政策支持。继续做好重大短板装备各项工作,提升我省装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 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围绕科技信贷、科技创业投资和科技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工作体系,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我省科技金融工作。一是加大力度推动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推广落实。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推广,加快“网上科技银行”建设,扩大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的覆盖面。对创业投资、银行、科技保险等机构开展科技风险补偿和补助,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二是推进省创新创业基金实施。进一步推动省创新创业基金实施,以股权投资方式,按照市场化运作,吸引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我省科技产业。三是联合深交所、资本市场学院等机构开展挂牌上市辅导和培训。为科技企业提供侧重于改制上市、合规治理、金融工具使用、优先挂牌等方面的培训与辅导。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和环境。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完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和平台,持续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构建工业基础技术研究体系的关注和支持,请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省科技厅
202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