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175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科函规字〔2021〕712号
邱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及考核绩效评估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广东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首位,其中反映研发投入力度与强度的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从2017年的全国第5(指标得分33.45)提升至全国第2(指标得分47.97)、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从2017年的全国第2(指标得分72.29)提升至全国第1(指标得分88.59)。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179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0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4%提高到约2.9%;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财政投入也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57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69亿元。科技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加强顶层设计,将科技投入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
我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已于4月25日正式发布,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了“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的新目标,并提出“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拓展多元化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中央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累计)10%、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持比重超过10%等三个“10%”的目标。目前正在编制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瞄准制约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等纳入到指标体系内,有效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二、建设广东高水平公益型科研院所,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着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公益型科研院所。一是推进传统科研机构探索建立现代院所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科研院所治理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实施章程式管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度等多样化的机构模式和体制机制。二是加大对科研院所扶持创新力度。2014年以来,专门设立省属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题计划(每年投入约1.2亿元,分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支持两类),有力促进省属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平台条件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2020、2021年继续设立省属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稳定性支持专题,对省属科研机构进行稳定支持。通过稳定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支持方式,促进省属科研机构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产出,为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三是重组建设广东省科学院。2015年,新的广东省科学院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省委专门出台指导性文件《关于省科学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十六条”含金量很高的指导性、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动省科学院深化改革重组,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步打造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为支持省科学院重组和建设,省财政从2016开始,给予省科学院每年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扶持省科学院创新发展。四是扎实做好科研机构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协调推动落实省属科研院所享受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科研事业单位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做好科研机构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协调推动有关科研院所预算关系归口管理调整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化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工作,在章程式管理、员额制管理、建立完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建立灵活的薪酬分配制度、开展中长期绩效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继续坚持对省属科研机构稳定性和竞争性支持工作,进一步增强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好科研事业单位在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三、构建支持原始创新的激励机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近年来,我省不断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我省牵头和参与完成的成果共有2项;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中反映基础研究能力的“知识创造”及“知识获取”两个指标,排名从2017的全国第四提升至全国第二,得分分别从39.07和38.81提高到49.11和48.73;基础研究占R&D经费的比重从2015年的3.01%提高到2019年的4.58%,基础研究经费从2015年的54.21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41.86亿元。这些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成效显著。
(一) 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省财政厅积极探索构建支持原始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制度,强化绩效导向,提高智力密集型和纯理论研究等科研项目的间接费比例,绩效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科研任务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倾斜,并建立了高端人才年薪管理制度,“以人为本”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二) 持续强化基础研究。近年来,我省不断从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强化支持基础研究,激励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出台《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到实处,有力提升了我省基础研究竞争力。
(三) 建立健全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设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新一轮区域联合基金(2020-2024年双方共同投入8亿元),省科技厅联合有条件的地市设立省市联合基金,鼓励企业以捐赠、自主研发等方式投入基础研究。大力营造促进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氛围。2019年省人大新修订颁布《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着重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省实验室建设等进行立法支持,让基础科学研究者能够久久为功,坐得住冷板凳。
(四) 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2019年以来,在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试行经费使用“包干制”,项目申请无须填报经费开支具体科目预算,项目直接经费支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实际自主调剂使用。截至2020年底,已支持试行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项目4398项,涉及资金4.40亿元,其中面上项目3187项,青年基金项目1211项,极大解放了广大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约束,受到项目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的好评。
(五) 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初显。我省已建、在建和规划拟建的大科学装置达24个,部分装置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如中国散裂中子源自验收以来,束流调试速度和调试水平领先于美、日、欧同类装置。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研发团队独立自主研制的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在全球首次实现束流强度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176千瓦运行指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系统平均资源利用率稳定在75%,是全球利用率最高的超算中心之一,支持了各学科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如南京大学利用“天河二号”取得的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也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批前沿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为广东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的评估机制,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评价体系
(一) 全面推动中央“三评”改革在广东落实落地。作为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我省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评”意见》作为科技领域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治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程来部署和推进。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紧密联系广东创新发展需求,突出广东实际和创新特色,对“三评”改革在我省的落地作了实化细化的部署。一是着力解决项目评审标准“一刀切”、评审质量效率不高、评审行为不规范问题,科研项目评审进一步优化;二是着力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及“要帽子、要待遇、要项目”怪圈,科技人才评价方式进一步改进;三是着力防止科研机构偏离职能定位、同质化发展、急功近利、考核评价行政化问题,机构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 不断深化科技评估体制改革,推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分类评价。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重点评价项目能否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形成重要产品或设备、产生标志性成果、实现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聚焦项目选题的科学性、拟解决科学问题的前沿性和重要性、对科学问题发展现状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中,不同奖种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自然科学奖”奖励基础前沿项目,评价指标突出原始创新;“技术发明奖”奖励技术创新项目,要求具有先进性、创造性和技术价值;“科技进步奖”奖励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项目,评价指标着重科技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三) 进一步加强科技资金绩效管理与评价,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相关要求,紧密结合科技工作规律和特点,加快建立健全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着力提高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和工作考核,提高科技领域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五、将科技投入纳入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继印发《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我省也出台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将科技投入相关内容纳入绩效评价。该系列政策办法,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有效因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多部门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积极研究修订《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国家指标体系,拟在科技创新方面将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研发创新能力指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加强对科技投入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能分工,不断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考核绩效评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科技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科技厅
2021年6月10日